生活中發現「構成」無所不在,以文具用品的整理,認識構成的意義。當兩個以上的物件擺在一起,就會有構成的問題,生活物件幾乎都無法單獨存在。
由學生們鉛筆盒中的各式各樣文具,排列在桌子上,感受如何可以構成一個合宜的畫面,讓學生從中體會構成的要素,並感受到構成的美就在生活之中。 接著以不同大小的圓與方,進行排列。由實體的文具排列轉換為抽象性的思考,觀察構成要素中的秩序、比例、律動的關係。
以「構成」為主要概念,從生活中前陣子流行的開箱文,以鉛筆盒中的文具作個人的開箱練習,以美的原理原則來進行開箱排列的嘗試,分類色彩大小相似形與反覆、漸層、對稱、均衡、統一的感受等。
本課程學習「構成」的美感構面。先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排排看的練習,建立學生的構成基本概念並使其了解秩序為美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結合了美感課程的「文字構成水果盤」,透過安妮新聞的標題再詮釋與文字設計,經由文字拆解重組、幾何構成的動靜型態,將文字轉化為食材的塊體,並應用於果盤的構成設計。
透過排版、擺盤和文字三種構成,創作最簡單又有美感的排版設計。
了解構成中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的概念,再以鏡頭觀察建築物與天空所形成單純的矩形或幾何塊面,再將略為抽象的幾何塊面加以排列組合構成畫面。
構成裡,元素組織包含樣式和比例,以書本、文具以及生活用品等物品,學生能夠將課堂上使用的相關物品加以分類,透過布局排列,產生合宜的生活空間。
此課程帶領學生應用「構成」的美感構面,穿插「質感」的融入,與「比例」間的視覺平衡關係。構成(構圖)技巧在視覺設計中是基本觀念,在攝影繪畫中是入門或專業皆可運用的手法。
連續圖案的設計,根據數學的連續四方進行延續性的圖案設計。花布的設計可以跟日常使用的合宜器物與配置,進行成套的搭配與和諧簡潔。
藉由博物館學的觀察「繪畫」的形式,學生實地記錄、設計版面、在紙上構思,紀錄豐富創作和行動的過程。
在社群媒體上大量的食物圖片展現了料理中擺盤的美感呈現,食物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在餐廳廚房裡,擺盤更是廚師料理的最後一步,也是客人對菜餚的第一印象,所有的準備都在這一刻綻放!
視覺閱讀的習性大解構為此次課程的主要目標,以美感構面中的構成為主要課程發展,搭配圖文菜單排版製作為版面構成的實作練習。
我們對於現實,自外界意象所得來的經驗,如果搬到畫布上,它只屬於構成繪畫的純粹基本要素—點、線、面、色彩—多樣的組成,所以此次課程從「點、線、面」至美的形式原理開始。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知道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並且可以從生活中
以結構的構面為主,利用三張硬卡紙來作為展示版的大小。先以草圖與模型來試驗結構的穩定性,設計的限制在於如何能張開立起來並且陳列給自己與觀眾觀看自己創作的作品。
引導學生從認識商店商標 logo 及學校校徽 logo 的設計目的與蘊含意義出發,從中觀察並討論配色、圖案、圖文編排關係,美與不美的原因之美感概念,使學生了解構成設計的合目的性的重要。
課程中將構成美感概念帶入生活,結合校本跨領域課程,給予學生更完整的生活運用。
讓學生藉由校園的觀察與探索,了解校園中出現的豐富色彩,以建築物、自然與其他做為大分類,再以分區、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色票採集校園色彩
學生能覺知立體構成的美感要素,並分析各國中小學學生的營養午餐所呈現的立體構成美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