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實作剪報紙去呈現報紙拼貼創作。
用光桌和平板去尋找新的美感,在繪製出觀察的微觀世界。
讓學生認識且討論生活中常出現的仿生設計成品,培養用科技增進學習的能力。
本課程透過閱讀安妮新聞,引導學生整理出設計過程中需涵括的面向,最後完成個性文字設計。
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了解擺盤亦是種生活、設計、知識與樂趣。
經過色彩的認識、美感色彩練習與基礎的比例與構成的認識與操作,將學習到的構面運用再野餐活動中並在教室裡及校園的環境場域展現及發表出來。
以「稻香米食饗宴」為題做整體美感經驗的分享和體驗,從轟米香的「聲音」連結到色彩、質感的對應,以及從米香的原味到過各種食材色彩、質感的包裹體驗連結到色彩、質感的對應。
本次課程透過構成收集與觀察分析,讓學生去拆解日常物品的構成配置,嘗試發現構成的形式、配置及疏密間的組合所呈現的構成美。
嘗試紙張力的傳導及紙張的韌性;從瓦楞紙版的設計實驗去開啟學生對結構設計的美感力。
學生利用「反覆」的原理,將用紙張自製結構的基本單位形,調整結構及構造,產生具美感的橋墩造型。
將美感「構造」帶入禮物盒設計,盒中隱藏許多會動的機關構造與設計巧思,讓師長收到禮物盒時,透過一層層開啓探索的驚喜,感受學生們祝福的心意。
”一秒帳”為拆解組構的對象,再進一歩探索日常生活中開合收放的設計,發現包裝平面到立體之間的形成關係,觀察自然中收-放的組合案例,引導同學試驗並理解構造與機能的關係。
配合上學期學習到的LED打光,期待能夠創造出一個穩定且具有美感的垂直神聖結構物。
思考設計標的、建築本體立面或橫面、環境之間的材質與構成形式,以合宜性的方向提出改造社區招牌的創意與構思。
,以點、線、面基本設計元素為基礎,引導學生嘗試轉換為具情感層面畫面構成,並運用於淋醬、乾糧練習及甜點擺盤實作,以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合於美感的擺盤組合。
讓學生有對「質感」一詞能有畫面圖文的聯結。 以水泥盆器呈現,讓學生自由聯想該盆器如何展示或運用於生活之中。
每月發予同學一份安妮新聞報紙,讓同學自行閱讀後以ORID框架記錄心得、回顧發現、內化學習。
藉由家飾介紹,讓學生對設計家具有進一步概念,利用紙材及回收物創作「符合生活需求」又富有「美觀及設計感」的房子。
藉由安妮新聞內的太空主題引導學生欣賞水墨大師劉國松的創作,並以複寫採集所蒐集到的素材,運用水墨拼貼技法完成主題拼貼畫。
以讀報作為授課重點,比較不同報紙的色彩、尺寸、版面與內容,藉由學習單填寫,完成自我編輯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