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讓學生有對「質感」一詞能有畫面圖文的聯結。 除了解物體本身天然的質感,大多數的質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材料」和「技法」是構成 質感的兩個主要元素,所以質感教學活動試著能讓學生自己透過觸覺學會認識分辨:粗糙、細 緻、軟硬、溫度、尖銳、光滑等不同材料。 利用各節設定目標,讓學生能由體驗個人可藉由自身去探索並建立屬於他個人的質感體悟。 小活動:請學生找尋校園中不同物質的質感,並將兩樣物體並置拍照作比較,試著描述這種質感摸起 來的感受。小活動: 延續原課程「質感」的聯結,了解物體本身天然的質感,大多數的質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輔以「質感XY軸」土石、木、塑料的不同粒子狀態展示盒,辨別不同材質粒子與排列狀態,對質感美感的影響。以水泥盆器呈現,讓學生自由聯想該盆器如何展示或運用於生活之中。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了解何謂質感,並能發現生活中的合宜質感,挖掘對美好生活的思考與嚮往,進而運用恰當的材料與功能搭配,創造兼具質感美與實用性的生活物件。主動覺察生活中各種質感,進行複製及組合,製作出合於使用的生活物品。水泥製品在使用過程中,學生能反覆觸摸體驗其質感,並且在上面留下使用的痕跡,這種與物品間互動的動態關係,會使得學生對於質感的體驗是持續不斷發生的,更有助於內化對質感的理解與主動運用。

教師課後省思

  1. 線上課程較難掌控學生學習進度,網路操作時容易超過預估時間,所以下次在實施課程時, 將採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以利課程實施。
  2. 當今環境瞬息萬變,教師課程都須具備彈性轉換能力,消極的被迫改變,不如積極向前走。教育的核心,不在喚醒與拭亮老師們教學方式創新的靈感,而是那顆熱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