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先大致上的閱讀一次(不管是封面或是內頁),接著會利用互動式問答的方式詢問學生。
引發學生思考:為何夢想和現實似乎總是需要做選擇?
透過「認識《安妮新聞》」的過程,讓學生從課程中了解尋找自我潛能以及追求夢想的途徑。
透過安妮新聞雜誌,讓學生有獨立創意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美學力、設計力、科技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透過過程更產生學習遷移的外擴效益。
本節課將閱讀聆聽特刊《聽聽看,這些聲音來自哪裡?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單元結合美術課本中提到的木村奶奶拼貼畫技法。
本次「安妮新聞」的課程活動, 主要是安排在這學期多元選修-跨領域工作室課程中的「排版應用」單元。
透過安妮報紙的看圖說情緒,讓六年級的孩子透過色彩豐富的心理測驗圖片, 觸動孩子珍視自我,看重自我,建立自我的價值感。
通過表情來判讀情緒,接著透過安妮新聞的聆聽特刊,連結讀報教育,懂得溝通時的停看聽。
以「溝通的魔法」此專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建立「聆聽與溝通」的能力。
透過觀察與想像,讓讀者打開聽覺感受,聽見微小的聲音、留意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聲音,讓生活更加有趣。
報紙中,人們用塑膠垃圾製作成磚塊並用來蓋學校,除了讓我們佩服,也讓我們思考如何更高CP值的使用身邊的「垃圾」。
透過各版面的標題及內容,擷取訊息,找出本期的主題,簡單表述內容。接著,延伸與主題相關的議題討論。
藉著對情緒的認識,來喚醒學生對情緒的產生與抒發有更多的關注,提高對自身的覺察。
透過教師引導一起看文章,了解安妮新聞的版面,以及第八期的主題──朋友。
藉由專業攝影師和錄音師所製作的素材,以「縮時」和「聆聽」的方式,重新認識臺灣的人文地景和聲音地圖。
以安妮新聞第十期”腦筋急轉彎”封面插畫為起點,引導學生不同角度觀察,部分或全面觀察。
希望藉由安妮新聞,讓孩子不但有美感的體驗,也能與同儕有更多的溝通與對話。
採用安妮新聞節慶特刊專題「天天紀念日」為主軸,帶領學生認識特殊節日。
以生活美學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從「整潔」、「配色」、「風格」三大基本要素中,體認美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聆聽特刊為主要閱讀探究文本,讓學生透過聆聽特刊各版面主題來探究自己想要知道及關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