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工藝體驗課程活絡竹藝技能,強化創意加值與設計知能,認識素材與美感體驗。
製做一個在餐桌上可以增進家庭感情又有美感的生活工藝器物-竹編隔熱墊。
透過色彩觀察、分析、配置的美感歷程,串聯色彩書籤及攝影作品,探索校園色彩圖譜。
延續彩虹蔬果誌,參訪社區小農麵攤發展出的色彩麵條,產製出「彩虹餐食菜單」。
了解恆春在地蔬果與食材,參照食農教育理念,製出一種在地食材「彩虹蔬果誌」。
從淡水河切入、製作不同色彩的寶石皂,引起學生對海洋的重視並感受藝術的價值。
用校園鳥類動物為主題,將圖樣簡化,並利用反覆的形式,設計生態保育特色書套。
學生閱讀報紙的內容後經由網路資料搜尋延伸擴展自己的知識。
介紹臺灣傳統紅磚,從立體排列引導美的原則概念,進而運用材料為作品架構安排。
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及經驗色彩,了解環境與色彩之間關係。
結合《安妮新聞VOL13》--用空間布景玩一個「說故事」的遊戲;與七年級視覺藝術課程的動畫單元。藉由剪報、紙偶、紙箱場景製作與手機app後製剪輯等形式,將每班分成4-6人為一迷你劇組,在六週的課程內完成30秒至1分鐘的定格動畫(Stop motion)。
圖解人生,透過解讀圖片或漫畫的方式,認識人生。
學生以安妮新聞內容,練習ORID學習自我提問法。以「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主題設計教案,請學生自行設定一個職業,或創造出新職業,設計出適合該職業的制服。
運用美感報紙NO13,以城市與地圖為主題,讓學生感受場域是什麼。
以安妮報第14期的指定文章作為引導,配合翰林版單元,由教師示範服裝設計要點及走秀基本動作。學生依小組討論的主題做服裝的紙上設計,製作以環保為訴求的服裝配件,進行走秀演出票選。
本次教學活動聚焦什麼是「設計」、產品設計的任務、做坐看:當傳統碰上現代、折摺樂:椅子設計體驗趣、人人都是發明家。
讓同學們體驗到如何利用構成的概念將所有的作品進行規劃與陳列,藉由全體同學大量且元素相近的作品,呈現出具備構成美感的展出畫面。
引導學生提升對光影美感的敏銳度,從學校中的角落開始,探索在空間中所具備的光影美感。
帶領學生認識安妮新聞各類型版面編排方式,可能給予讀者不同的閱讀感受。學生閱讀所選擇的新聞報紙,找出個人欣賞的版面進行圖文分析,依教師設計的學習單要求,完成相關重點摘錄。
學生將透過體驗環境中的色彩蒐集,發現調和色調與衝突色調的存在,讓學生能夠描述色彩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