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重在「觀察」,將博物學的概念運用在自我身形比例的觀察,利用穿搭比例探討與美感的關聯性。
探討植物本身、花器的比例、色彩關係,並觀察植物的姿態適合何種植栽方式,建立生活美感概念。
本課程以帶領學生認識及記錄校園中的植物,在仔細觀察植物姿態及葉片外形後,以新媒材進行創作。
從生活自然觀察開始,結合在地特色與生活經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理解。
從生活「自然探索與觀察」開始,打開五感體驗,尋找感動拍下瞬間為永恆。
觀察生活中文字排版方式,結合攝影課程,在A4紙張中呈現出比例合宜的「自我」。
從樹枝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透過削磨感受樹皮的材質與觸感,創作最合手感的樹枝筆。
以比例概念的原則,讓學生學習生活上的穿搭表現,並探討比例與美感的關連性。
透過圓點貼紙名片設計及比例感學習工具的海報版型設計體驗活動,探索比例概念。
削、磨之中感受不同樹皮的感覺,從樹木到樹枝筆、樹枝筆到餐具製作比例關係探討
從版面編排切入,讓學生用比例之眼檢視圖文排版之美感呈現,以CANVA完成學習檔案。
竹工藝體驗課程活絡竹藝技能,強化創意加值與設計知能,認識素材與美感體驗。
延續彩虹蔬果誌,參訪社區小農麵攤發展出的色彩麵條,產製出「彩虹餐食菜單」。
了解恆春在地蔬果與食材,參照食農教育理念,製出一種在地食材「彩虹蔬果誌」。
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及經驗色彩,了解環境與色彩之間關係。
以「博物學」方式研究廁所的使用差異,並以通用設計的概念設計男女廁所標誌。
本課程引導學生善用設計與科技手法,探索並採訪百工百業,甚至是新興職(產)業的專業人士,藉此思考未來職業所需能力,透過多元學習,讓知識與生活連結,因應變化快速的社會。
本課程引導學生善用設計與科技手法,探索並採訪百工百業,甚至是新興職(產)業的專業人士,藉此思考未來職業所需能力,透過多元學習,讓知識與生活連結,因應變化快速的社會。
延伸勝利星村探索的元素,著眼於立體創作,呈現當地生活環境和文化創生的理解。
人每天都需要飲食,藉由創意設計課程安排,讓學生能去思考飲食之美與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