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再深化花磚設計課程,加入社區代表色及圖地反轉概念,發展出專屬於社區獨特的花磚。
學生透過探究與實作,發現校園特色並培養認同感。運用插畫、簡潔路徑呈現主題,融合比例與文字製作校園地圖,突顯特點。
理解色彩有其融入城市的用途設計,透過色彩比例轉環調整主色系、強調色,找出冷暖對比或一致性關係,使環境色彩得以改造並更具協調性。
學生能利用對色彩系統的認識與採集校園色彩更認識學校環境,思考學校特色,利用課程中在色彩與構成構面的學習,能將所學應用到印花圖案的設計中。
接續上學期的天然染的理性與感性(一),在本學期課程中,學生能進一步安排、規劃與調整畫面中的色彩、面積、造型等各個元素,調整搭配的比例,構成一個和諧、美感的畫面。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書本雜誌廣告等平面設計的構成 自然物
觀察東引人造物的色彩,配合改變大禮堂外玻璃窗的花紋,讓學生作品被展示。
延續生物課的押花素材,以實物帶入圖像設計,融合構成與色彩提升平面設計能力。
本課程藉由生活圈的街道傢俱為素材,讓學生產生與環境的連結,提升認同感及藉由規劃身邊的設施提升學習興趣,運用設計思考發想適合的改造企劃,把親身在石碇的三年體驗轉化成為公共設計。
秀峰的地理環境獨特,融合了美感教育和生態教學。課程單元從植物葉拓開始,探索種植植物,製作索引地圖和植物葉拓布,激發環保意識,期待未來可以擴展至更深入的科學繪製美感課程。
引導學生思考結構與美感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的設計關係。
學校對於學生的多元發展教育不遺餘力,更是新北市的體育重點學校,其中原住民學生的學習表現優異。
課程透過三張美術紙的色彩建構出室內空間氛圍,再依序增加家具的配色,使整體色彩達到和諧。
尋找校園中的花草樹木,將其拍照記錄,將校園花草樹木照片為其設計發想,照片中的花草轉化為幾何圖形設計。
在每一種書體認識過程中與生活的運用實例: 小飾品、表情貼圖、標誌設計、廣告招牌、海報設計、造型設計或表演藝術增進漢字型構的特色領悟,感受到文字生活的關係。
藉由「繪本」的介紹,認識數位與手繪藝術媒材,及其創作的語彙。經由繪本創作者的分享創作歷程與出版繪本的實際經驗,融入生涯發展議題。
透過攝影的練習,試著將生活中的美感速採擷取,跟隨攝影大師的腳步,理解並試著思考攝影中的議題,進而去觀察並拍攝學生自己的視野。
本次主要探討透過擺盤方式以及食器的搭配會使食物更加美味,除了味覺上的享受也增加視覺上的美感。
每種動物都是與我們共生共榮的小夥伴,期待透過課程也能引發學生心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共鳴,去沉思動物與自己的關係帶來覺察。
「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深化藝術思考乃至於應用美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