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認識物品表面,因視覺與觸覺關係,對於物品質感所產生之不同感受,間接也影響個人對於物品美感之感受與欣賞
觀察日常生活服飾搭配的色彩,探索其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帶著這些學生達成對色彩的發現及探索,未來
從不同區域、不同民族,思考色彩的多元差異與意義。
學生抽選色彩後,用平塗的方式記錄校園色彩
了解美感教育中質感、比例、構成的概念
探討色彩如何與周遭環境達成和諧感,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建構符合個人身形的服裝美學,進階塑造個人的外在風格。
理解構成是畫面各元素的性質與相互關係之效果總和。
學生實際體驗「整體訊息」與「布局出輕重緩急」的基礎連動關係,認識何謂構成。
學生能透過自我挑戰以及同儕分享,體驗紙張表現的物件的不同可能性。
檢視生活中記憶質感運用與生活影響,嘗試再造所需的美好質感。
發現生活中相同材質,因不同表面處理的方式,改變原來質感的例子。
藉由課程引導讓學生學會觀察不同質感的特性,與不同質感之間如何搭配運用的方法
讓學生了解物件之間的構成,並能善用好的構成在生活中。
藉由學生的動手操作,嘗試在作品中如何兼具功能與美感。
清楚描述構造為何,理解對於構造材質的轉換及運用。
理解「質感」為何物,並知道質感對生活的影響。
學生能感知身體比例的美感、掌握適當的物件比例,將比例概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探討構成的主從關係運用的可能並分類歸納排列整理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