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安妮新聞與一般常見報紙的差異,閱讀後能夠綜合比較,並寫出自己的心得。
帶領學生從落版、色彩與圖像設計到文章內容,由表層到深層詳讀並分析一份報紙。
能分析安妮新聞版面圖文編排,分析排版的美感構成與比例要素,並應用於地方美感觀察的小書製作。
由學生拍攝屏中日常照片,利用排版軟體試排版面,了解編排後圖文視覺的差異。
以安妮新聞提升學生的美感及閱讀素養,並將所學轉化成兼具美感與實用跨域跨科。
課程中以「安妮新聞」為樣本,以「備審資料」版面設計研究的角度著手,且透過思考工具進行指示議題的觀察、討論與分析,最後試著以學校議題為基礎,進行數位化版面設計與製作。
從校園中尋找符合”點、線、面”的基本要素,配合色彩學及” 美的原理原則”,描繪出眼中的校園。並且藉由閱讀安妮 時間學習將各小組成員作品以大型報紙的編排方式呈現出來。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提升報刊編輯的美感層次。
以美感素養為主軸,利用安妮新聞報紙引導學生練習閱讀圖像及文字內容。
藉由安妮新聞的版面構成與色彩搭配等設計,引導學生閱讀與歸納整理重點的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發現生活中的各質感。 能辨識感知質感給人的不同
帶領學生於課餘時間蒐集關於自己的一公分質感資料庫,累積對於質感應用在日常的經驗值,最後進行為愛所選的手機殼創作實驗。
結合生命教育與美術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讓學生從自身或重要他人的生命故事中進行反思,試圖將曾經的生命挫折,以美感報紙的創作進行心情的反芻與抒發。
本次課程設計企圖以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 經由結構物件的操作過程,讓學生發現結構的穩定美感、 在力的關係中尋找生活的器物、 傢俱 、 建築等哪些來自於結構的美感設計。
此課程帶領學生應用「構成」的美感構面,穿插「質感」的融入,與「比例」間的視覺平衡關係。構成(構圖)技巧在視覺設計中是基本觀念,在攝影繪畫中是入門或專業皆可運用的手法。
以堆疊的穩定結構為主題,先運用石頭來認識堆疊結構如何保持穩定:例如重心的位置的上或下,支撐面積的大小以及石頭彼此重量的擠壓作用等,形成堆疊結構穩定的因素。
本課程聚焦在「物件之間的視覺面積比例美感」的分析與營造的體驗。
選擇第五期作為教材,藉由賞析報紙內容讓學生熟悉版面編排了解其中構成的原理,然後加以運用產出屬於自己個人的虛擬報紙刊物 。
透過分析安妮新聞 ,轉化編輯報紙版面編排設計。學生從討論與分析過程歸納「 構成 」 的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邏輯與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進而應用於平面編排設計。
藉由博物館學的觀察「繪畫」的形式,學生實地記錄、設計版面、在紙上構思,紀錄豐富創作和行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