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基本情緒圖鑑」一文覺察情緒傳達之重要性,並以編劇、肢體表演加以呈現。
學生以點線面進行線畫創作,畫出自己面對細菌的微觀小宇宙,最後彼此相互分享。
學生以色彩表示自己對酸、甜、苦、辣的感覺,並進行創作和發表。
學生透過情緒卡來描述感受,探討引發情緒的事件、反應,進而揣摩表達。
老師引導學生以安妮新聞報第九期的廣告為媒材,運用性別平等觀點,練習分鏡圖。
學生選用第六期安妮新聞,將平面材料轉變成立體作品,製作個人風格的鳥嘴面具。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八期安妮新聞的文章,進行議論文架構構思與寫作。
學生在通用設計學習單上繪製設計稿並說明創作理念,分享自己發明的設計。
結合微生物、時事主題,以花磚設計的形式與意涵之美,創作具有祝福意味的作品。
以第九期貓/狗派的討論引起學生興趣,藉由墨色深淺濃淡的變化加上筆觸線條的練習,讓學生創作貓狗圖畫。
浪浪可否有選擇?可有牠他她的情緒與表達─屏東縣水泉國小、恆春國小
透過情緒性格卡片以及安妮新聞基本情緒圖鑑,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情緒。
課程為晨讀趣及家鄉特報。前者為閱讀討論及議題探討;後者以家鄉為主題,設計家鄉特報。
以課本單元有趣的字為主題,從中文、聖書體、表情符號引導,最後進行瓶蓋創作。
學生將「情緒」具象化,利用多元媒材進行創作,描繪屬於個人的「情緒小怪獸」。
讓學生欣賞正利木器的影片,並了解卡榫的概念,利用不同的遊具讓學生做結構的嘗試。
以2020 東京奧運來了 5 項新競技運動為起點,探討時事「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分組蒐集並介紹奧運項目,並設計適合居家的親子互動的運動/遊戲。
透過安妮新聞報紙進行美感教育智能閱讀,延伸出美感實作。
本課程以兩大主軸-美感與媒感(媒體識讀)結合安妮新聞,提升孩子對生活美感的重視及開啟對紙媒的喜愛。
以五年級「美的發現」單元為圓心,以安妮新聞為輔助教材,跨領域的思維方式設計課程,利用篇章帶入生活體驗進行教學。
透過安妮新聞報紙串聯社會、藝文、自然環境等面向,其中像是社會課引導學生將台灣歷史部分作成桌遊,學生很自然地用時間先後順序來思考歷史類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