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可否有選擇?可有牠他她的情緒與表達─屏東縣水泉國小、恆春國小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屏東縣立水泉國民小學、屏東縣立恆春國民小學
  • 教師:陳彥杏、葉倍伶
  • 課堂:藝術與人文
Read More

課程簡介

課程主軸架構是涵蓋3個跨領域的面向 : 表演藝術/ 情緒性格特質/ 生命教育。看似3個不同領域的向度,卻把「生命的力量、情緒的變幻、肢體的展現」環環相扣的融入課程議題裡。再次展現美感教育-安妮新聞獨特的地方,相輔相成結合各種創意的課程計畫。

是喵系?還是汪系?起源於安妮新聞9月號頭版插畫來探討,引起話題進而肢體模仿展示,為接下來的音樂劇Cat做暖身活動,利用音樂劇Cat擬人角色的性格特質與音樂的張力感受,剖析不同角色當下性格與發生事件,所產生的情緒行為表現。透過情緒性格卡片以及安妮新聞10月號2.3版基本情緒圖鑑,探討如果是自己的情況,當下的真實感受會是如何?並且引導如何用肢體語言表達現在所感受到的情緒。

運用家庭成員的組成與功能,小小互動遊戲更貼近學生生活感受,把活動氛圍帶入家人是不可分離情感的因素,突然迫使投票選出某位家人必須離開,來探討被迫離開者的深層情緒。是難過的?是孤獨的?是無助的?最後的12夜影片浪浪故事片段介紹,為生命教育做最後的感受力呈現,有同理心、有責任感是當下應該要有的意識,動物也有感受也是有情緒,何況是人跟人之間的情感,每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

課程目標

  1. 能習慣在人群中展現自己的肢體律動。
  2. 能感受到音樂劇帶來的性格特質衝擊。
  3. 能認識並且探討各種不同情緒的發生情境。
  4. 能把情緒性格張力轉化成肢體語言表演展示。
  5. 能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情緒上的轉變。
  6. 能有同理心、責任感的認知,了解生命是該被尊重的。

教師課後省思

剛開始整個課程設計的架構主要以單一項表演藝術為主,但總覺得對於3年級學生好像可以再帶入一些特別的議題,這時再次翻閱安妮新聞時,被情緒圖鑑與12夜生命教育這2版所吸引,於是就這樣涵蓋3個跨領域的課程設計。

這時教案的設計困難點就來了,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情緒的認識也只有表面淺層而已,要怎麼讓他們能更深刻的去探討情緒發展的情境,又要如何能把肢體表演跟情緒融合在一起的呈現出來,還要再顧慮到生命教育這個面向…這著實讓我思考了很久也很頭疼。

創意發想總在某個轉彎處,原來能把這3個不同領域面向串聯起來的就是動物,小孩與動物的情感是濃厚的,是貼近他們生活的,是有共鳴的,是能讓他們最直接有感受力的連結。於是在課程進行中都能很快的進入情境、很有想像力的展現肢體、很勇於表達與面對自己的情緒、也很能感同身受的看待浪浪這個生命議題。

當然課程裡也需要很多媒材來支持,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才能專注的吸收,對於比較難懂的議題也能輕易了解,所以議題的備課顯得很重要,切入點要很精準也要非常明確,千萬不可紙上談兵。

最重要的互動遊戲一定是要有的,家庭觀念在這個時期還是很濃厚的,絕對是個很好用的情感工具,果然遊戲中回饋回來的答案就一定會是接下來課程的延續。

比較有遺憾的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玩 安妮新聞10月號6版的看圖說情緒,這樣就可以再結合美術創作情緒卡。希望如果能再次推廣,一定要再爭取更多一些時間。玩味美感教育–安妮新聞。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