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放置物件,使視覺畫面上看起來舒服並感覺到有美的共存。
透過墨色的深淺表現點線面的構成,邊框的選擇和宣紙之間的比例構成,設計成書籤小卡。
體驗設計規劃與杯子和飲料搭配的生活物件,達到比例美感於生活中的實踐。
讓學生觀察自家廁所配色,再設計理想中的校園廁所配色,並結合使用者經驗,寫下設計理念。
藉著切、削、磨…等處理方式,在取捨間感受最合宜的比例美。
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和構成實驗,進而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
讓學生理解構成的意義,從生活中發現構成之存在,藉由作品欣賞,透過觀察、分析與練習,提升並培養「個人的美感判斷」之能力。
觀察並探索生活中的色彩變化,分析色彩並建立個人色彩條碼。
以構成為主出發,認識秩序、比例、色彩,在有所限制的條件中,引導學生辨別事物的主從關係、對稱與平衡,利用格線構成完成教室布置。
運用美感構成的色彩搭配,營造生活中「美」的經驗。
討論樹枝線條的過程中,延伸至樹枝的比例選擇與裁切,感受不同樹皮的材質感覺,找出最舒適的質感、最合手感的比例。
以「質感」為課程主軸、水泥為素材,討論不同材料、技法造成的質感意象,如何給予合宜的感受。
以紙袋外觀拼貼設計,讓學生透過發現、拼湊、擺放、轉換等過程,理解生活中可發現的構成之美。
從動手做的過程中更能實證良好的「比例」關係對結構體的重要性。
以生活為題促發學生日後在類似情境下思考一件餐具或任何設計的用心。
本課程以種子為出發點,發現種子質感透過不同形式轉換後,能組合傳遞出多層次感受。
從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著手,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在A3的紙張上規劃適合的公布欄配置情形。
透過結構構面的觀察、實驗之學習,讓學生討論承重的問題並認識結構的美感。
喝一杯好茶, 體驗 One is all 與純粹的美好相遇
藉實作加強生活經驗與美感的連結並創作生活美感小物。
瞭解各式素材的質感呈現,學習能有意識地運用質感來進行美感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