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上學期的實驗課程中,部份學生在最後製作有底座的花器時,重心沒拿捏好,容易在放上花束後傾倒,所以這學期首先便在活動中,安排讓學生利用造型改造花器的穩定度,再加上風力及重力的影響,嘗試強化結構,加強物件的穩定度;接著準備卡紙、奶瓶紙、風扣板,讓學生透過筆插實驗活動,進一步理解材料的特性,可以作用的造型及部位不同,發現材料的結構原理後,進而思考生活中物件的結構問題與整體的結構美感的可能性。 最後,讓學生試著完成個人的看書架製作,期望學生能於設計製作的過程中,發現用的需求、力的抗衡、美的表現。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中安排的學習歷程豐富,提供學生許多有趣的體驗活動,是很棒的生活連結,然而所提供的材料每堂課都不同,體驗雖多,但缺乏對材料的熟悉度下,學生便沒機會調整自己失敗的經驗,故參考了陳老師的教案後,便將材料簡化成幾種不同的紙材,期許學生能在幾次的練習中,逐漸發現同一種材質運用於結構上更多的可能性。

教師課後省思

在第三堂課「穩定的60度斜線」中,由於第一個班級在課堂上,即使看過摺紙作品,但缺乏親手摺製的經驗,不善於摺線的使用,所以有不少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對於紙張的使用大多侷限於造型的裁切黏貼,甚至把1mm厚的紙張直接摺壓成型,讓紙張產生許多不規則的皺摺;故在接下來的課堂中,便安排學生先嘗試幾組簡單的摺紙作品,練習先壓刀痕再摺紙的技巧,及精準到位的要求,感受簡潔的幾何造型美感,接著讓學生尋求作品與筆桿之間的關聯性,將摺紙作品改造成筆插。而這樣的練習,也讓他們在日後製作看書架時,對於摺線的使用,較能得心應手。
前幾期的美感實驗課程上課時程的安排,大都銜接在有操作技巧型的課堂之後,便不太需要於課堂上做太多技術的指導;而這學期的課程構面是自己不熟悉的結構,怕產生太多需要調整的地方,課程會上不完,便安排在期初進行,學生大多對紙材缺乏足夠的先備經驗,故作品的豐富度似乎不如預期。若下次有機會再嘗試,會將期中才進行的立體書時程往前推,而讓實驗課程銜接在後,在學生對紙材的運用多了幾分熟悉之後,再來利用紙材作立體造型的練習,應該會有更好的掌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