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環境議題跨領域結合食農教育、擺盤、擺攤、企業識別概念,帶入美感教學,最後於園遊會中呈現出環保手作市集的風貌。
藉由不同材質的體驗,進而體會到「質感」除了視覺效果以外,尚有觸覺等連動關係。
以學生生活環境中的八掌溪為主,引發動機,從對八掌溪的文字轉換為色彩,學習色系及配色概念
找出場所特色代表的符號來創造因地制宜的窗花圖案。
調查家鄉街道色彩進行家鄉街道地圖設計,創作家鄉地圖。
以色彩多元組成形式出發,培養美的判斷能力、觀察美感視覺細節,將初階色彩美感提升轉化為美學素養。
探索自然界美的線條與構成形式,將所學應用在照片版面配置設計。
運用構成的技能在簡單的用餐狀況上,體驗構成的美感。
認識結構與質感之美與時代價值觀,感知探索生活中的線狀結構與質感變化。
發現校園一角色彩調合及衝突配色,分析色彩並創作與環境和諧搭配的作品。
試著以挑選的質感材質來進行手機殼設計,並說明此手機殼的質感表現、適手感程度與使用的情境。
建立結構支點、重力均衡的認知,並搭配結構美感特性,應用於解決生活相關問題。
透過構成練習與吐司裝飾與擺盤的過程理解構成的概念,並進而能夠開始關心生活周遭。
期望學生不僅增加美感經驗,也能夠發現日常生活不曾注意到的色彩元素、欣賞不同色彩產生不同的美,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隨時隨地就可以去思考任何人事物的色彩問題。
了解生活環境中合宜的文化色彩,應用簡單的色彩構成表現出某一客體的色彩意象。
希望學生運用自然界各式質感結合造型物並兼具美感,體驗視覺質感、觸覺質感建立個人質感記憶資料庫。體驗對質感之美經驗,並結合發想成生活中的各式創意造型的物品。
察覺生活環境中的構成版面進行討論與分析,藉由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構成之美。
希望為傳統文化掀起一角,讓學生透過此單元認識傳統技藝的奧妙。
根據膚色搭配合宜的色彩穿搭,運用衣著美感找出符合自我身形的穿搭比例。
延續上學期以「服裝搭配」為主題的美感課程,更專注於服裝的色彩意涵、比例等搭配問題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