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校園中的花草樹木開始,討論校園植物的種類、花季色彩、果實、種子的不同樣貌,撿拾果實與種子,感受校園植物生態之美。老師介紹利用種子創作的作品,並解說如何運用構造方式,組合出「種子」作品。
「明管急轉彎」課程,激發學生想像與創造力,透過動手組合金屬立布、塑膠管、彎頭、三通、四通接頭、小輪胎等套件,學習物件構成,完成兼具實用、堅固與美觀的展示架。
課程的核心目的讓學生參與未來校園空間的設計,從使用者觀點提出需求,打造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校園,共創快樂學習優質的校園美感環境。
進行教室環境色彩的觀察與「色彩改造提案設計」,透過減法設計思考,實驗教室色彩及秩序感,調整合宜而美的教室情境,滾動式的修正討論並進行分組動手做的歷程。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講解安妮新聞報紙設立的初衷,希望學生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此報,並從生活健康的角度了解新冠肺炎目前與我們的生活新關係,請學生思考如何調整心態和生活方式與病毒共處。探討微觀世界的藝術呈現方式,同時結合安妮新聞報紙第六期中顯微鏡下的病毒與日常物品,讓學生用微觀視野創作抽象作品。
選用每學期綁教科書的塑膠繩當作創作材料,讓學生運用塑膠繩編織小金魚擺飾,接下來再運用塑膠繩進行創意的造型設計。教師總結生活中許多物品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並創造美感價值,可以讓學生試著舉例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拿來創作的。
透過安妮新聞,使學生釐清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了解情緒沒有對或錯,但不同的情緒所導致的不同行為,往往會使人幸福或受傷。當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來決定,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行為,以及不可以有什麼樣的行為,並且能關注對方的情緒,使彼此的互動更具有同理心。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師法自然的結構(蜘蛛網、鸚鵡螺、蜂巢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觀察植物與建築,懂得自然演化和人造的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觀察生活環境中植物的顏色、造型,學習
找出報紙鋪陳的邏輯,探討報紙主題、子題間的脈絡關係,並習得編排設計知能。
認識自我和他人間不一樣的可能性,達到傳達自我、也理解他人的同理關係。
從神獸故事裡分享奇妙生物的想像,獲得對生命的啟發。並用繪圖軟體創造神獸。
課程設計以「色彩」構面為教學核心主軸,從學校教室空間觀察分析色彩的運用,透過尋找昆蟲的色彩遊戲,覺查環境中的色彩分布。並透過自己的觀察與調色技巧,讓這些動物融合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瞭解病毒與細菌的知識,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孩子增加信心及表達訊息。
讓學生了解情緒與夢境以及認識夢境與睡眠的關係,並延伸了解超現實主義作品。
發現自己的特質,嘗試描繪與詮釋他人亮點特質,練習觀察美、發現美、分享美。
結合美感課程的構造組接方式,使回收物化身為傳達心意的素材。
分析故事中所含的情緒,並引導學生讓作品圖像與色彩都能接近情緒的表達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