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妮新聞第六期「微生物的世界」作為啟發,以微觀角度去認識平時肉眼無法觀察的世界,搭配動物線條禪繞畫,試著創作具自己風格的線條圖案。
導讀安妮新聞第二期,並介紹「推測生物學」單元內容,最後創造推測生物。
讓每個同學試著設計一個自己的店,以自己的名字為招牌,運用卡典西德、亞克力版以及導電油墨筆、以及 LED 燈焊接,讓學生們設計一間夢想街邊店。
帶領學生閱讀報紙,學習報刊的編排以及內容新知。
本期課程從”建物及所在環境之對應”切入,透過案例分析,建構學生”物件本體與其所在環境”存在對應關係,並以建立”良好”的對應關係做為各項招牌及告示牌的設計標準。
從不同色彩圖案帶來的感覺與氛圍、象徵的情緒意涵,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揣摩表達。
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立體造型紙燈飾。
以校園內花草樹木葉子為發想,排除多元色彩的干擾,留下以單色藍色層次的物件外形,讓學生觀察藍晒剪影下植物對稱、漸變、反覆、比例⋯⋯的美感。
「我的taluhan」以2020年第三期安妮新聞為教材,結合色彩理論與實作、閱讀。第一堂課由教師帶領閱讀〈世界最古老的帳篷——梯皮〉一文;第二堂課以梯皮模型,製作融合美洲印地安與布農文化的taluhan。
分享異材質特性、結構、構造的關係,讓學生透過摺紙遊戲與紙材應用,經由實作的歷程強化結構與構造要素的方法,進行造型美感的對應關係,設計出簡約服衣作品,在材料上達到有美感的設計。
以安妮新聞中的第十期第十頁:表演藝術的篇幅,為七年級上下學期表演藝術課程的總結。除了讓學生了解單口相聲藝術-「落語」外,更能喚起學生對於自身傳統表演藝術的重視。
透過安妮日報的情緒卡牌的色彩及圖樣,讓學生認識情緒的不同色彩。
製作「我的好友使用說明書」為主題,除了從報紙學習設計版面,更從中了解友誼。
讓學生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析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色系運用與基本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包裝紙袋設計和各種文創商品設計。
用顯微鏡教學與安妮新聞的內容連結報紙與科展中的應用。
引領本校學生一起學習「食物與食器的配置」(質感/構成)的搭配。
先觀察植物的質地與生長,最後以展覽分享每位學生的成果。
安妮新聞第八期探討主題為友誼,文章以各種角度探討各種關於朋友的議題。
清楚認知情緒,並教導學生正確的呈現,再讓同學上台表演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