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閱讀文章、撰寫學習單與口語發表等活動,讓學生透過閱讀更認識自己。
從探索生涯為主題,佐以資訊視覺化的設計概念,運用CANVA軟體中的色彩與構成,讓學生了解適宜的圖文編排需具有統一性。
教師引導學生以主題式報導的方式,用心智圖,記錄每一篇關於動物的重點及心得。
以安妮新聞第6期『細菌與病毒』主題,作為課程設計,認識細菌與微生物之美。
結合《安妮新聞》神話、怪物圖文內容的閱讀,進行「神怪圖說」的課程教學設計。
結合「色彩學」及「美的原理」,讓學生觀察花磚常用的色彩及畫面構成方式,並實際調出不同彩度、明度的色票,構成創意花磚。
從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思考使用上最適宜的線條比例細節。
透過發現食材中色彩、排列及質感選擇能為吃帶來美感與價值上的學習。
以香料的比例與石膏像髮型與臉型的比例,做傳統與創新的雕塑挑戰。
認識報紙,了解報紙資訊內容特質、紙張材質、一般報紙差異與版面構成要素等,引導學生發現安妮新聞的特色,並觸發學生了解內容的好奇心;再利用報紙內容進行不同學習任務練習,包括用平板練習英語打字(眉標)、閱讀練習(資訊摘要)及實施心理測驗(認識自我和同學)。
運用安妮新聞第12期第6-7頁〈前進的多種可能〉消失動物的尋找,轉換成這些常見的動物已經不存在地球時的情境,請學生發表心中的感受與想法,這樣切換的情境,更能讓其深刻體會愛護動物與生態,是息息相關的。
本課程活動根據此專欄加以加深加廣,結合語文領域指導孩子撰寫故事腳本、朗讀故事;藝術領域學習蒐集、錄製聲音、拍攝故事素材影片;資訊領域方面透做操作ipad軟體imovie將朗讀聲音與影像、擬聲三者結合完成作品。
透過共讀安妮新聞,結合國語文領域教學、品格教育與國際視野,讓學生認識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和說話方式,藉此強化學生思考角度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並強調掌握聆聽與說話的禮節,才能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
課程進行方式會請學生回家進行預習,並兩人一組進行簡報向全班同學進行導讀,教師於導讀後進行教學,協助找出文章重點,且利用問答方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經驗,回應道文章中所說明的內容,以增進個人表達能力,並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
從第一眼印象到不同興趣主題的延伸閱讀,結合學習任務,讓學生欣賞並認識安妮新聞刊物,了解該期主題。
結合國文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第11期中的篇章「英雄是怎麼煉成的」,帶領學生認識敘事學中非常經典的故事法則 :「英雄旅程」。
從聆聽的過程,了解自己對聲音的感受及喜惡,透過聆聽專刊除了探索臺灣的聲音,也探討自己對聲音的感受,並由此回歸自我本身,聽聽生活週遭的聲音,想想自己最常聽到的聲音,及對自己的影響。
引導閱讀安妮新聞單元報紙 ,疫情友誼故事引起動機。
認識、觀察古物造型細節、實際功能。神獸作為符號的象徵意涵,與古人渴望之間的關聯。將品格特質化為動物肢體、自然元素等符號,創作龍山神獸,將品格特質、神獸造型,想像延伸出神獸之超能力。
選用單元式課程,來引導學生探索單元主題的內容,再透過多層次的提問與資訊科技的融入,讓學生能夠延伸學習內容,針對文章中提到的概念內容,進行加深加廣的探究,並製作剪報作品、簡報統整與全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