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細菌和病毒的差異,討論並票選細菌最常藏匿的地方
利用美感報紙的排版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加上5W1H的思考模式帶領學生啟發美感。
透過安妮新聞vol8閱讀,反思自己在同儕相處時的問題,並能解決或解答。
過安妮新聞Vol9「貓與狗」主題,季紹貓狗動物、學習動物不同面向,並透過十二夜電影反思流浪動物、VNVR、動物生存環境議題。
翰林第二冊第十課「貓的天堂」延伸閱讀──安妮新聞第 9 期「狗派貓派」
配合翰林課本課程「貓的天堂」延伸閱讀、認識安妮新聞vol9「狗派貓派」,帶學生觀察與使用紙上遊戲跨頁。
透過安妮新聞VOL1,看圖片學習太空新知。從認識太空人裝備到認識太空人的生活起居,讓學生探索地球之外的宏觀世界。
本課程由孩子貼近的生活環境取材 近年因為疫情, 用過即丟的紙口罩橫飛,環境也備受威脅,有感於給一次性口罩附予新生命的使命,特設計本課程。
學習閱讀安妮新聞,認識報紙版面,學習報紙排版美編內容。透過安妮新聞動物章節與紀錄片《十二夜》,探討貓狗動物,動物生命、流浪動物等動物相關議題,與孩子一同學習珍愛生命、飼養寵物的責任。
讓學生透過材料的實驗性探索,進行視覺平衡的觀察與探索,並引導學生對組織物件的應變與創造能力。最後以平衡物件在動態平衡之上進行視覺與重力感表現。
結合「指結構的承重」與「紙構造的接合」試驗,轉化由人因與美感出發的概念椅凳設計。
帶領學生透過安妮新聞閱讀學習媒體識讀、篇章主題閱讀。並透過安妮新聞介紹的全世界最大的種子庫與學生討論生物多樣性議題。
能以既有元素(上學期纏繞紙磚圖樣)、色彩搭配、印花構成方式等思考,調整為新的設計。
藉由觀察校園,引導認識新藝術運動的設計概念;實作中選用學生極少接觸之媒材--玻璃鑲嵌作為創作的方法,巧妙使用玻璃的裝飾性,製作燈罩作品。
細心研究一種植物,查詢該種植物的相關資料,並搭配行動載具顯微鏡進行微見觀察, 將查詢資料彙整,以科學繪圖的方式製作植物圖鑑。再加入科學繪圖之植物圖鑑,進行圖文編排,將簡化之圖像貼於生活科技課中所製作之燈箱小屋,透過課程成果進行校園環境改造。
讓學生在校園內找尋質感的素材,讓他們簡單的做一個構成畫面,接著利用石膏粉跟矽藻土兩種不同質感的粉作出擴香石,最後再引導學生利用不凋花、永生花、紙膠帶去經營擴香石上的畫面構成。
用名字來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從拆解名字筆畫來重新安置自己→繡/Show出自己新的樣貌
希望學生藉由觀察荷葉,找出自然物中的單位結構,進而使用人工物仿造其結構,做成燈罩之骨架,由此發覺結構的美感。
本課程引導學生從「使用者」的角色觀察「金屬工藝作品之美」,再由作品的賞析,轉換為「創作者」的角色,進行「金屬工藝作品創作」。
藉由前導課程學習到攝影的構圖技巧和光線的運用;將他拍到的這些畫面,編輯並加入文字,做成屬於自己個人高中生活紀錄的「明信片」。
校園角落生物捉迷藏:能將色彩帶入生活,了解使用色彩的時機與搭配運用,而不盲目地隨意使用色彩,確認自己需求後,選擇合宜的色彩搭配,達到原先設定的設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