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Calder的動態藝術著重材質應用與理解, 動態藝術(Kinetic Art)在195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強調視覺新意與結構動靜,引進光學與機械表現,重視雕塑之形體、顏色、密度與軌跡間的靜態差異與動態分離;Betero圓滾美學筆下描繪的膨脹的體積, 他的變形視同形式的原則以「反比例就是比例」、「變形就是造型」、「模仿就是創造」的逆向思考;而Oldenburg把生活中物件放大或變形並以新形式再現, 將二者的風格統整,透過「引導」的方式,啟發學生可以有不用視角的思考創造力,
本課程以質感與構成的美感構面為主軸, 利用異材質如:氣球、棉花、線條、塑膠、保利龍、羽毛、壓克力等等,進行第一階段漂浮體驗-平衡桿創作與實驗遊戲,體驗物件輕重間的關係。第二階段探就表面質感的應用與造型創作,以表面性美學概念及異材質質感錯覺,讓學生透過材料的實驗性探索,進行視覺平衡的觀察與探索,並引導學生對組織物件的應變與創造能力。最後以平衡物件在動態平衡之上進行視覺與重力感表現。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覺察生活中美的構成及直觀分析
  2. 能思考異質材的不同面向與多元應用
  3. 理解變形形式原則與比例關係
  4. 能運用平衡概念進行構成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因COVID-19疫情影響,部份單元實作課程未能完成。
  2. 表面性美學進階探討「視覺質感很輕」或「視覺質感很重」的構成,因未能返回實體課程操作,未能進行。
  3. 平衡概念利用不倒翁的原理引導,學生能在遊戲中進行思考,激發想像力。
  4. 利用Calder平衡雕塑概念,學生在實驗過程遇到挫折時,能相互討論並克服困難完成作品。
  5. 學生發揮創意作品,難度偏高且耗時, 未來將簡化操作技巧,讓學生便於學習。
  6. 學習心得因疫情線上,改採電腦操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