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格線、主從與對稱等構成概念,針對園遊會文宣進行版面構成,並思考設計如何融入攤位陳列、餐點擺設,展現美感訓練的進化。
希望學生能藉由實際的操作將作品具象為兼具實用功能的提袋,可以嘗試以更多不同質感材料,來表達心中美的感受。
藉由從分析生活中的布製品圖像構成,色彩組合運用給人的感受,將自我內心的感受轉換成具體的形式呈現。
從地圖中發現構成的原理與秩序,讓學生做出構成作品,培養自我思考生活美感。
介紹高雄景點為創作主題,完成構成美感訓練為主,認識在地文化為輔的平面創作。
引導學生思考包裝方式與內容物間的美感關係,從中體驗包裝「構造」的精巧,為糕點量身訂做合宜包裝盒的過程中,可探討立體造型的「比例」關係。
透過校園植物巡禮,利用手繪的葉子素材,引導學生設計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將植物葉脈的圖案應用在內部餐墊上,實踐構成的美學,並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人類有各種感官、感覺,所剪貼的圖形,在畫面中以不同的安排方式,所構成的作品將產生不同的意象,學生需思考欲創作出的意象,再開始進行創作。
利用實驗原料進行製作,探討實際製作的成果與預想質感的差別,透過事先模擬再實際操作體驗,讓學生深刻了解紙的產出過程,進而對日常紙製品有了近一步的認識。
結合質感、構成概念,運用幾何圖形、文字、詞句排列製作質感圖像手工書。
延續上學期面的材料,結合構造的概念,討論形體部位與部位的連結和運用之美。
在凸顯主題前提下,適當比例於畫面上的構成,以及陽明學生報的視覺配色設計。
由黑白灰紙卡排列推演至彩色構成,結合饗宴拼盤,提升國三生的謝師宴規劃。
觀察校園各個空間的構成,利用色彩的構成與元素,實際運用到校園環境之中。學習何種色塊的構成,有助於提升校園空間的美感、以及環境品質。
在匆匆的生活步調中,大家常低頭流連於科技產品,對生活周遭的環境愈發不關心,透過「房屋的記憶」美感課程,認識建築裝潢上具有台灣時代性的五種裝飾工法。
搭配九年級課程的包裝設計,選擇以「構成」作為主題發揮,建立學生對美感構成的基礎,活用上學期的色彩調色盤,運用印章設計完成具有自我風格的印花排版。
介紹構成的定義用黑白將構成作簡易練習帶入基本型設計與重覆,用筆刀雕刻軟質橡皮擦手作方式設計基本型,帶入構成的應用,重複重組花紋。
以「剪紙藝術」為概念帶入課程,透過生活中窗花的造型去認識四方連續圖形的構成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瞭解剪紙藝術在生活中的運用情形。
從生活材 料中的點、線、面切入,結合色彩和構成的概念,感受材料組合的趣味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