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閱讀開始,閱讀安妮新聞vol14,練習擷取大意及重點,由各個成員擔任各篇章的導讀者,介紹文本內容,以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相關的心得。
透過第14期安妮新聞,希望從英雄的意象出發,引導學生看到生活中為自己付出的英雄們,並透過實際行動表達感恩。
本學期《安妮新聞》的專題探究課程,安排在單周的課後輔導課、數學彈性課程、晨讀時間實施,以第13期為主要閱讀探究文本並希望能與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的議題結合,讓學生觀察及感受每天上課的校園空間規劃與設計是否具有包容性及安全性。透過此次「明日明湖」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本校的歷史及建築,進而能更愛護自己的校園。
民族實中八年級第三學季,國文生態課定調主題「報導文學」。一系列培訓課程,讓這群八年級孩子在幾個月內蛻變,抹上記者架式,完成貨真價實、不愧對受訪者的報紙作品。
我們每天穿的衣服除了遮蔽身體之外,有沒有其他意義呢?其實服裝的內涵遠超出實際功能,是一種文化的獨特展現。人們從身上披著一塊布,到現在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服裝對人們有什麼影響?代表什麼態度?當你穿上今天選擇的衣服,其實也是有意識地分享你想呈現的樣貌,這身穿著更是你的自我介紹,展示自己的審美觀,是你展現創造力的一種方式,添加創意讓未來服裝更具想像力。
著眼於讓孩子能更了解自己,故引進本期安妮新聞第14期的內容,先介紹說明報紙的排版及閱讀方式,接著探索與語文領域中第一單元「彩色世界」主題相關的結合,探討顏色的特質,以及予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在日常穿著時可參考安妮新聞中的資訊作搭配。
當理解人生圖像必須經過試煉才能成形、人生理想必須靠現實條件來平衡之後,掃描Qrcord在「Padlet培英有夢大聲說」,宣誓一條脫魯宣言(例如:我的目標是發現一顆彗星、我要比馬斯克更強、我要創立Pineapple(鳳梨牌)手機公司等)。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SDGs班級專刊】是本課程的總結性學習任務。各班從SDGs核心目標的聚焦討論、小組選擇有興趣的議題、設定標題、蒐集資料到版面設計等,皆由學生自主規劃和設計,老師引導學生閱讀並觀察安妮新聞的內容、配色與版面,進行SDGs班級專刊的製作。
本課程是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生活中的需求與想像力,畫出自己的新發明。 很多發明都是來自天馬行空的想像。會把課程名稱訂為「西元3000年的幸福生活」,是因為我們都活不到西元3000年,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無拘限的創意。
安妮新聞第十五期和生涯探索、職業規劃有關。本期報紙內容包含如何設定目標、訪問在各領域傑出人士如何踏出他們的第一步、職場不同工作人的心聲甘苦談、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天賦、與職業有關的影視作品介紹…等內容。
每位學生,每天上學、放學,走一樣的路線、遇到一樣的人們,當習慣成為生活,孩子們將失去對生活的探索的樂趣。自己的城市自己規劃,規劃一個理想的城市,藉由安妮新聞第十月號,化虛擬為現實,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理想城市。
透過第三期安妮新聞的「來蓋秘密基地吧」發想,首先由「秘密基地」引起學習動機,詢問學生「秘密基地是什麼?」、「為什麼要有秘密基地?」,再請學生看新聞內容與圖例,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並鼓勵學生創作屬於自己的夢想房間。
本科目為高一多元選修~秀峰記者,原課程內容即是讓學生認識各式媒體、進而期末製作特定媒體的專題報導。課程設計從新聞媒體簡介、新聞寫作概念、攝影技巧、新聞編輯、採訪內容企劃、採訪禮儀、媒體機構參訪實際採訪、新聞編輯及新聞後製等。
藉由康軒版四年級藝術與人文第三單元-好玩的房子,搭配安妮新聞VOL13 P04 (Underground Queendom),讓孩子們窺探螞蟻世界中的分工及生存模式;另一方面,也運用安妮新聞VOL13 P05 (Underground City),帶領孩子們認識18層的地下古城「德林庫尤」(Derinkkuyu)。
利用秘密基地的概念,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動能,把童年的夢想,實踐成心中理想城市的藍圖。
本課程藉《安妮新聞》讓學生感受有別於《國語日報》的美感閱讀經驗,並進一步思考一份刊物的排版所呈現給讀者的閱讀體驗為何。
期待學生可以透過閱讀課程,培養出自信、美感,破解對於服裝品牌的迷思,找出適合自己身型的穿搭風格,並運用於日常穿搭上。
運用第十二期報紙讓學生聯想「職業」名稱,結合英語單元:What is he/she? 讓中年級學生透過安妮新聞報紙的內容,如圖片、文字進而聯想職業名稱。學生看到大封面的圖片,聯想到農夫、園藝人員,看到房間的照片聯想到室內設計師、建執師、裝潢工人等,學生也會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之後再將這些單字運用在英文句型上,增加學生對職業名稱的認識。
每週於早自習進行閱讀習慣時間並提供安妮日報讀報素材。
以「跟著安妮看世界」為單元名稱,透過認識「安妮」、閱讀「安妮」,最後玩轉「安妮」:藉由教師的引導認識報紙的形式,並參考安妮新聞產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讓學生感受報紙有各種可能性,顛覆他們對一般報紙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