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陰雨綿綿,勾出眾多憂鬱的靈魂,趁著週末,給自己一場展覽的時間,觀察、沈澱。
從早期的煤油燈罩、電燈泡與日常器皿,到最新的高科技面板、人工骨骼等,玻璃不純粹作為工藝與工業原料,更擔起盛裝新竹文化的重要角色。
美感課程教育推廣計畫近期與水越設計合作,以「減法設計」為核心,讓學校的美能夠最舒適且具親和力的呈現在大家眼中。
家是旅行的錨點,在這裡出發,從旅途歸家,雖然是同一個地方, 卻在相同重複中產生差異。
家是旅行的錨點,在這裡出發,從旅途歸家,雖然是同一個地方,卻在相同重複中產生差異。
行旅至此,將人散放於山林,是遠足的開心野餐。位於北埔老街附近的麻布山林,不是純自然的山區,而是經過整理的園林。
大溪老茶廠建於1926年、占地1,670坪,舊名「角板山工場」。2010年起重建,隱沒半世紀的茶韻風華才又重現於世人眼前。
開啟旅程是個「故意」,經過規劃的各種安排, 讓各種未知呈現豐富與獨特, 「旅」的經驗就會是個美好體驗。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件,小至一把美工刀,大至一棟建築物,都是由許多不同材質、功能的部件所組成的整體,這些部件本身,以及各個部件之間的組合方式,都是構造討論的範圍。
建築師蘆沢啓治有著多重身分。許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他為IKEA設計家具,有些人則是透過他所創立的家具品牌——石卷工房而認識他。
隨著季節更迭,五感溫度轉換。職人使用當地的土、當地的釉料、當地的技巧,依循不同的料理需要,製作器皿。
靈感的來源是透過微觀日常,與不受限制地博覽資訊累積經驗。
人類的文化是從器物開始,這也是文明社會跟野蠻人的差異。器物選品給人生活的份量,讓人感覺吃飯是重要的事情。
「你必須要有勇氣去面對選擇,然後實踐,並對事物充滿好奇,不能總告訴孩子大人的判斷,而不太容許犯錯。」
美感是培養出來的,但它不似一株草、一棵樹,可以衡量它有多高。
跟著部落耆老學習製作生活器物的方式,以及日常起居裡習以為常的使用,你會看見工藝是當地生活的方式,也是文化的凝結。
以手指翻閱時,所感受的紙頁紋理、厚薄粗細,在在都影響了每一本書如何被多重感官細膩地閱讀。
身處老台北的巷弄中,典型台灣1950~60年代出現的「步登公寓」,經由郭旭原與黃惠美建築師的巧思改裝,成為一間新生的飯店富藝旅Folio Hotel。
總是以短暫的保固期看待用品的現代,與過去一生一世的謹慎期待,來自於一種生活態度,也讓工藝能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