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課介紹了「昆蟲」單元,綜合課程介紹了「解決問題與發明」結合這兩個課程配合上安妮新聞報 13 期的螞蟻地下城與土耳其地下城的穴居生活,讓孩子更認識昆蟲界的建築師─螞蟻,及土耳其的穴居生活,並發想自己的地下城堡設計,期望從問題提問與討論中讓孩子認識土耳其地下穴居,也從中學習到生活中問題解決的能力。
將藝術課程的攝影主題融入校園歷史紀錄的一部分。透過跟遊樂器材說再見,引導孩子回憶下課時間在遊樂器材區發生的事情和玩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之後藉由攝影課程學習基本的觀念和拍攝方法,應用於校園攝影和紀錄將退場的遊樂器。
從觀察國內外經典建築物中,探討結構與構造在建築物中,有關造型支撐與拆解組合的關係,建立學生對建築空間中的支撐察覺與力學發現;以及造型與組合之間的構造連接,透過手作的建築造型模組,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美感構面的跨域學科知識與應用。
透過美感教育讀報,我們將為學生打造一個啟發夢想和了解音樂相關職業的精彩課程。通過音樂創作和走秀活動,學生將有機會深入探索各種不同的職業,同時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力,為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好充分準備。
從近年來熱門的漫威電影導入,讓學生就各個英雄人物的能力、人格特質及造型進行分析,搭配安妮新聞(VOL11)P08-【英雄是怎麼練成的】,透過分析與討論,設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擁有特殊能力的英雄面具。
小組學生透過選擇不同主題安妮新聞,進行詳讀。每個小組所選擇不同期的安妮新聞,再分析不同單元的版面安排、色彩、文字及落版與傳達的內容。學生利用不同主圖,排版成一件具個人風格作品。藉由每一次的學習單,讓學生依據老師設計的學習單,有依循的學習。
藉由認識安妮報紙的構圖形式以及雜誌常用的樣板模式,讓孩子以版面仿作及蒐集網路資訊的方式,搭配孩子自行拍攝及學校既有的照片,完成雜誌內容編輯。
藉由實際的工具使用;如木槌、鋸子、錐子、砂紙、鉗子等的使用方式、安全的須知、工具的運用技巧及運用時機等,讓學生更能了解職人的工作,再經由閱讀安妮新聞 VOL12 封面主題及內頁內容:工具好朋友、全能修復王等,讓孩子更開闊視野,形塑自我未來的職人生崖規劃。
「職業甘苦談」是一門針對國小學生設計的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優缺點以及所需的努力和挑戰。透過這門課程,學生將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各種職業,並瞭解自己的興趣、才能以及未來職業規劃的可能性。
以安妮報第 12 期的引導,融合中年級自然科剛學過的方位與水的特性的文章,讓學生試著以圖像分享心得及製作相關作品外,也提醒在生活中應用這些生存秘訣知識來幫助生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以安妮新聞 VOL13 封面做發想,搭配繪本影片《那瑪夏的圖書館》實際體會設計能夠改變學校樣貌的例子,延伸學習綠建築概念,讓學生體驗透過想像力學校也可以變成不同的樣貌,請學生試著自己設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學校。
藉由此次課程結合社會領域學科知識,並引導學生運用學科觀念,思考、分析及討論居住地(觀音社區)可能會發生的天然災害或潛在危機,進而規劃出有理有據的防災計畫。
透過食魚課程及安妮新聞第十一期「黑潮漂流,海闊天空:黑潮 101 漂流計畫」,配合美感學習工具手冊學習報紙版面的構成,引導學生依據整學期所學內容分組製作刊物,來和同學們分享有關食魚教育及海洋議題。
透過圖文說明將現代及傳統的椅子找出差異性,並利用報紙已畫出的格線動手設計屬於自己專屬的椅子。
利用「安妮新聞封面」,帶領孩子討論出「希望之門」的存在,透過性格卡、搭配「周哈理窗」,讓孩子看見「開放我、隱藏我、盲目我」的存在,重新看見自己、發現新的自己(未知我)。
本專案活動針對大榮國小四、五、六年級 30 位學生進行了「我們都從海上來」的美感教育先導,冀望透過學生們的 3D 手作創作,啟發學生們的美感觀察能力及創造力。這個課程不僅僅是傳授航海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解難能力。我們將透過模擬航海冒險遊戲,讓學生進行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領導才能和決策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難忘的學習體驗,讓同學們親身體驗航海的樂趣和挑戰,讓您在安全的環境下...
透過制服的設計與穿搭,引導學生感受職業形象與尊重多元的文化,老師引導孩子運用報紙上的圖示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設計出一套獨一無二的服裝,當作禮物,獻給親愛的人。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材質環保再生之美感,讓無用之廢棄品找到新生命!
本課程在課程設計上以「小說中的生涯探索」為教學主軸。
學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找到喜歡的主題篇章,認識相關之議題、分享閱讀心得與觀察報紙版面構成的要素、分析圖文編排的方式;以分組主題討論與線上資料搜集的方式,認識新聞報導版面排版或文宣編排的方式;分組運用線上編排軟體Canva進行共同編輯、製作一份主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