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垃圾在哪裡 絕對難不倒你》的跨頁圖像尋寶遊戲,讓學生嘗試創造圖像傳遞訊息。
透過此份安妮報紙「服裝」的主題,結合環境議題、人權議題及美學教育,進行自由的思想探索。
美術課安排執行一年的【選舉】大單元,每個孩子都將成為候選人!避開敏感話題,用有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選舉。
透過生態音樂人吳金黛的創作理念,讓學生以另一個角度,聆聽不一樣的音樂創作。
從休閒食品的挑選、購買開始,接下來得包裝袋描繪、色彩分析及心得撰寫。了解青少年購買時,其食品包裝設計與購買行為是否有相關性。
以【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為主題設計周邊產品。從微生物資料收集、研究市面販售手機殼造型、色彩計畫等產品設計到最後成果展示,學生能學習如何將生活中的美融入產品設計當中,並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透過多元活動形式,啟發學生對情緒的敏感性,並培養情緒智商和應對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更能深刻理解並活用情緒的內涵。
學生從閱讀中形塑對「城市」的想像及發想問題,以城市中的設計與共好為主題。
能了解如何操作 google map 實景地圖, 欣賞世界各大城市中的俯視仰視平視之風景,並能說出優美市容景觀和設施,最後化虛擬為現實,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理想城市 。
課程為關於夢想、關於家人、關於校友、關於自己四部份,結合生涯規劃與職業試探。
以台灣妖怪的閱讀與賞析,創發出屬於臺南專屬400年間的妖怪並與文化、歷史結合。
藉由安妮新聞作為「太空議題」知識探索的起點,在繪製太空船設計圖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透過閱讀及設計,認識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外太空的關係。
運用《第七期地球護衛隊》設計系列課程,建立學生以具體行動落實減塑生活。
以表情符號作為課程主題,由學生畫出代表不同心情的表情,並學習用譬喻法表達。
以專欄文章搭配國語課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議論文,鼓勵學生表達情緒與想法。
結合《聆聽特刊》的主題、練習沉默、記錄環境音,進行校園觀察與高美館踏查。
讀報活動體驗安妮新聞報的特別,發現聲音、聆聽聲音的樂趣並嘗試分享與發表。
利用平板讓學生探索安妮新聞,再發下實體報紙閱讀,實施主題式的生活美學課程。
以熟悉的卡通人物來引導,透過分享想法,學習如何尊重他人與同理心對等行為。
以夏日特刊中的專欄主題,透過閱讀及豐富生動的妖怪插圖,讓學生進行創意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