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討論到某樣物件的「質感」時,我們所要描述的除了顏色、光澤、透明度、紋路等等視覺上的狀態,同時也必須描述觸覺上的狀態,如光滑、粗糙、溫度、紋理等等,有時甚至得描述物件內部的構成,實心、空心、物質密度等等,「質感」可以說是上述條件的綜合呈現。
高鼻羚羊,攝影師Tim Flach在2017年出版的Endangered完美呈現了牠令人無法忽視的鼻子:從兩眼間高高隆起,像紙筒般往下延伸,到末端成了一個∞狀的鼻孔,乳白色的細毛在這個形體上展現著絕佳的質感,既服貼又豐軟。
描繪一個栩栩如生的蝴蝶結需要功夫,而實際綁出來的形式是立體、扁塌則取決於布料和綁法是否適當。製作一張條凳,實木的話,座面用一片夠厚的木板即可,金屬的話,薄薄的面板下會有一些金屬管支撐。
機上餐點、醫院配膳室和某些大型員工餐廳的餐盤回收車是一種底部有輪子、瘦瘦高高的箱子,內部如抽屜架有十幾個隔層軌道;軌道對應托盤邊緣做成ㄈ字型、垂直間距稍稍大於托盤上最高食器的高度。
「構成美」若能使用在生活之物(或環境)上,人既喜歡它又持續使用它,這個知識才有普遍的機會以改變我們舉手可及、舉目望去的世界。學習與運用間的落差問題並不在學生們不知悉有何樣式,而是在多數實際條件下,「樣式要出現」可能不被認為容易或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