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用功能整體的觀點去鑑識「局部」的形式與結合方式

課程概說

機上餐點、醫院配膳室和某些大型員工餐廳的餐盤回收車是一種底部有輪子、瘦瘦高高的箱子,內部如抽屜架有十幾個隔層軌道;軌道對應托盤邊緣做成ㄈ字型、垂直間距稍稍大於托盤上最高食器的高度。

摩斯漢堡的回收台則是一個比桌子高一點的櫃子,這個高度讓你方便一手拿著托盤、一手把垃圾推進櫃子正面的掀門內;櫃子檯面有一大一小的圓孔,用來分別回收兩種尺寸的紙杯,旁邊是未喝完飲料的倒入槽,這個槽設有瀝水網讓冰塊不要呼嚕掉下去濺出裏頭的液體。

這是兩個餐後回收的構造物,它們的外觀與細節和它們有哪些部位有關,而它們有哪些部位則和它們的主要任務有關。對那些需要盡快淨空以保持空間整潔或提高換桌率的地方來說,餐盤回收車的任務是快速且大量吞吐。至於摩斯的回收台,主要任務是將乾淨的紙器有效率地收集起來。這類物品的任務要能成,需要多個部位環環相扣地配合,這個配合的過程和結果就反映在細節及外觀上。

透過上述例子想談的是,從構造的角度,生活世界裡許多形形色色之物,可用「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來讓人認識。專業製造的職前訓練需要這個認識,而在通識教育裡談,它的意義是讓更多人對一個物品是否合用、合用到令人敬佩,有挑剔與欣賞的基準。這點是構造和生活美感極有關係的地方。

這個小型實作便是基於「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的角度設計的。作為練習的任務題目,應讓學生不需強大背景知識和研究心力、但需要邊動手邊考量才能完成;而實作材料,則盡量簡單卻充分。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物品的外觀與細節可以從思考、實踐它的任務來漸漸成形。

發行人:曾成德
企劃:教育部105年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 核心規劃小組實務工作計畫
總編輯:曾成德 張基義 劉惠媛 簡菲莉 江怡瑩
執行編輯:蔡紫德
主筆企劃:何欣怡、魏嘉成、蔡紫德
美術設計 :葉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