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學習工具手冊-構成 | 美感教育

什麼是構成?

日常生活中,產生自發欣賞或識讀的那些時刻,許多是構成的效力。一組構成裡,元素組織的「樣式」、「比例」、「色彩」,都在影響這個構成的威力,而其中「樣式」扮演著最基本、也通常極關鍵的角色。

「構成美」若能使用在生活之物(或環境)上,人既喜歡它又持續使用它,這個知識才有普遍的機會以改變我們舉手可及、舉目望去的世界。學習與運用間的落差問題並不在學生們不知悉有何樣式,而是在多數實際條件下,「樣式要出現」可能不被認為容易或必需。

這個實作想要先引導的是辨別並區劃出事物的輕重緩急。希望學生和他正在擺置的物件之間有種理性的對話基礎,一邊對話一邊觀察所完成對象的表現性、檢討其視覺威力。

教學目標

覺察整體中蘊含的階層、從屬等對話關係

課程概說

可能看過不少次母親這麼做:A.一塊仙草、B.放在掌上平行切它、C.刀子轉90度再切、D.放進玻璃杯並加入糖蜜和水、E.快速攪拌。如果在每個步驟分別拍下仙草的樣子,我們會得到5種構成:一個面、一組條狀分佈、一組丁狀分佈、層疊的黑色褐色與透明,及一組小單位們飛旋沈浮的畫面。

對小孩來說,湊在流理台邊除了希望大人多加點糖外,這個製作仙草蜜的流程就是幾何的即興演出,充滿趣味、讓人出神。即便小孩不會知道什麼是抽象表現、未曾接觸康丁斯基與蒙德里安的作品,當畫面裡的東西有特定的大小、排列(或說空間關係)時,很自然地,他會接收、辯識它們的抽象威力。

用上面這個例子想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自發欣賞或識讀的那些時刻,許多是構成的效力。一組構成裡,元素組織的「樣式」(例如前述的仙草例子出現行列、方陣、飛旋等樣式)、「比例」(例如攪拌時仙草顆粒和玻璃杯的大小比例、靜置時仙草總量和糖漿及水的高度比例)、「色彩」(例如透明的褐色糖漿是黑色仙草與水的過渡色),都在影響這個構成的威力;而其中「樣式」,也就是群體的所有成員透過位置關係所展現出來的整體訊息,扮演著最基本、也通常極關鍵的角色。

回到課堂,如果希望兩小時的實作能讓學生獲得關於「構成美」的能力,是否就以演習漂亮樣式為構成教學的核心?可能不,或者應可稍緩。因為「構成美」若能使用在生活之物(或環境)上,人既喜歡它又持續使用它,這個知識才有普遍的機會以改變我們舉手可及、舉目望去的世界。學習與運用間的落差問題,並不在學生們不知悉有何樣式,而是在多數實際條件下,「樣式要出現」可能不被認為容易或必需。許多人可以無障礙地排列均質或類似的小元素成為有秩序或有意味的樣子,但擺在眼前的事物往往複雜得多,令人無從著手。

這個小型實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畫面識讀與訊息的分佈形式產生連結。做法是,透過數個實際動手的構圖挑戰,在過程中察覺形狀相似性和尺寸關聯性的運作,試著經由創造訊息層次和秩序來組織整體。

發行人:曾成德
企劃:教育部105年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 核心規劃小組實務工作計畫
總編輯:曾成德 張基義 劉惠媛 簡菲莉 江怡瑩
執行編輯:蔡紫德
主筆企劃:何欣怡、魏嘉成、蔡紫德
美術設計 :葉思佑

其他美感出版

《美感行動誌-課程上的美感設計實踐》色彩

美感行動誌 課堂上的美感設計實踐 色彩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

【探索傳統美學的當代語彙】柒木設計-林宜賢、葉庭瑋

柒木設計希望能將傳統的美學元素提取出來,以新的媒材與更符合現代居家生活使用的設計為出發。

美感教育紀錄短片 EP9|美角蔓延中

2021/10/13 ➤ 「美感應該要像空氣一樣。」帶領孩子思考,校園的環境有沒有可能更好呢?

安妮新聞-夏季特刊

《夏季特刊》以「探險(exploration)」為題,希望透過不同題目的指引,帶動讀者對各種新事物的好奇。

美感體驗課程|質感採集

2021/11/23 ➤ 讓圖像離開原本質料的意義限制,從材料的質感轉變為視覺的紋理,成為學生拼貼構圖與詮釋敘事的創作素材。

美感練習誌

本期企圖越過所有領域,探尋如何「自主學習」。內容上以三個單元呈現,包括學習的培力、工具與資源,以及現場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