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能觀察並描述名畫中的細節,並思考、判斷、討論創作者要傳達的思想,藉此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色彩課程的引導,觀察生活物件,以此製作感恩小卡,嘗試呈現無形情感(感恩)與色彩間的連結。
以安妮新聞第一刊的太空探索為主幹,分別從最容易感動人心的太空主題音樂前導課程跨域切入,分析歌詞中提到的太空幻想,了解作詞作曲者的原始想像。
運用安妮新聞第三期「如何成為一個創意工作者」內容,啟發面臨自我探索的國三學生,擷取關鍵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分享。
導入各式「聊書」策略,鼓勵學生在讀後相互討論、發表感想,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運用安妮新聞的版面構成等概念,以第五期「如何成為一位創意工作者」為主題,以手繪方式編輯「職人誌」。
以學思達教學法帶領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的學習歷程,讓學生能掌握文章訊息並轉化思考,展現個人獨特的觀察與見解。
了解報紙在形式、質感、色彩、構成等設計的特點,並能夠說明封面設計與內容的關聯性,學習擷取文章重點寫出摘要。
以第四期的安妮新聞「傳播與溝通」為教材,結合八年級表演藝術課程。
以常見報紙與安妮新聞做比較,讓學生從美感構面去分析體會兩者之不同。
從安妮新聞閱讀活動開始,體認圖案讓我們更輕鬆想閱讀並傳達更多訊息的效能舉如,更快連結電影關鍵情節。
從報紙中找出主題進行分組學習與討論,並製作心智圖同時海報需配色。
課程規劃以單元式的帶學生熟悉這份報紙,藉由閱讀裡面的文章進行3個小單元的活動
從了解歷史到踏查,搭配安妮日報的文本閱讀後,希望能藉由學生實際參與學校、社區,感受日常生活的環境,找出大橋頭社區中符合永續發展目標的優美之處。
藉由欣賞報紙的版面、觸感與印刷等,並能夠理解與比較與其他報紙的不同之處,融入英文科教學進行美感閱讀。
讓學生以瀏覽的方式閱讀封面與內文,找出關鍵字,以關鍵字畫出為文章的概念圖。就「安妮新聞」報紙的編排進行美感層面的分析。
推測出未來可能的生存環境,蒐集統整資料,以豐富的想像力結合科學考證,仔細的觀察並運用繪圖技法,創造出能適應環境的未來生物圖鑑,藉此訓練圖像表達能力。
藉由報紙內容增進學生了解建築、空間配色具有美感與重要性。分組完成報紙單元的空間配色,使用APP讓空間變為3D效果,從AR的體驗當中能更加體會色彩與空間的關係與美感。
了解現代建築與設計的發展,運用設計思考,討論現代建築與家具的審美觀、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設計師,會如何來改良現代家具?
本課程結合了美感課程的「文字構成水果盤」,透過安妮新聞的標題再詮釋與文字設計,經由文字拆解重組、幾何構成的動靜型態,將文字轉化為食材的塊體,並應用於果盤的構成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