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之美常見於各種事物,將主題設定在校園中的樹木,樹枝比例感受「木」之美。
從生活材質為探索,實作編織質感組合並透過微觀鏡頭,比較樣貌與一般視角差異。
蒐集質感元素,運用版畫技法,加入自然植栽,了解生命與質感美存在的密切關係。
讓學生了解花磚工藝的美感,運用構成原則設計花磚杯墊。
藉由「跑道」的概念引導學生繪製自己實現夢想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自我檢視,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及所擅長的能力;接著想像自己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的人事物,並將之隱喻,成為夢想跑道上的風景;最後設想達到夢想後的終點樣貌。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呂郁芬老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莊臥龍老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呂郁芬老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莊臥龍老
以色彩的角度去探究性別的議題,順勢帶入色彩的使用迷思。介紹藝術史上喜愛以貓為主題的畫家或是詩人,讓學生瞭解藝術家眼中的貓的各種形態,最後讓學生做名畫改造,依據設定的畫作尋找適合的貓臉進行改造計畫。
普普藝術為切入點,以台灣牆面塗鴉藝術作,讓學生理解大眾流行與藝術產物價值。
青春期是在乎穿搭的階段,從「衣服」主題發想,延伸的抽象意義,手繪穿搭日記。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種子 張意佳老師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呂郁芬老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莊臥龍老
用圓點貼紙練比例、對比色與近似色概念,再用馬賽克磚拼出家鄉色彩小圓椅。
本學期安排了質感好物、衛生紙籃兩個課程,偏鄉小校學生喜歡有實際的課程內容,純美術的素描、水彩,讓學生養成視覺的基礎,讓學生可以在未來的其他課程設計上多元的應用。
本校操場後方的看台上方,學校出租給廠商安裝太陽能板,為了學生安全而加設鐵網欄杆,為了能美化欄杆內部的雜亂視覺,加上去年的看台階梯的美化,變成宜中美學天地,採購空白的白色防水帆布,讓學生們分班彩繪空白的白色帆布。
質感是視覺、觸覺及記憶經驗的總和,本課程透過蒐集質感元素,運用實物版畫技法,將質感肌理做出視覺平面的呈現, 並將質感紋理轉化為內在情緒、感受,然後表達出來。
本課程由孩子貼近的生活環境取材 ,以日常中常會接觸到的容器使用為主,從日常個人使用的器物選擇出發,觀察器物組成, 探索生活環境裡好用與不好用的容器、器與物之間,來思考器物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