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設計接續前一學期所介紹過的「色彩」、「質感」、「比例」、「構成」等概念,帶領學生實際走入教室,引導學生觀察、發掘出生活環境中應改善的雜亂之處。透過分組討論,實際針對生活中的問題環境,討論解決辦法,嘗試透過色彩與材質試驗,以物件色彩、質感之空間比例、構成重新規劃的方式,提出改善方案,落實對環境「有感」而後「行動」。美術班最後以分組進行提案。並利用木材及已有木工的技巧,完成教室改造計畫。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1. 學生能觀察並提出環境景觀的問題或可改善之處。
  2. 學生能觀察環境中的各種色彩與材質。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1. 操作工具能建構手腦連結,是實證經驗的必經之路,也是開啟思考的必要條件。
  2. 高比例的手動工具是有益的,越多的關節、肌肉、骨骼被運用,能解除更多思考的遮蔽。
  3. 掌握技能後,無法持續量化,停止操作後,身體記憶逐漸模糊。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1. 校園踏查、校園結構認識
  2. 質感探索

教師課後省思

未來修正:增加感官思考整合性課程,培養學生觀察力,進一步引導學生自我覺察,感受自己與原始森林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