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吃與不吃的難題:九個值得探索的食物」篇章,了解食物類型及相關議題。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透過認識材質與殖地、生態場域等,讓學生善用材料創造擬造的白化海洋生態場域。
以《安妮新聞》的文章〈好好說話是需要練習的〉為輔助教具,引導學生回顧在團隊中的表達與傾聽經驗。
透過報紙頁面,讓學生認識「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藉由圖片與文中的簡介,我們知道妖怪並非都是邪惡的
從尤哈尼•帕拉斯瑪格言至拼貼藝術,挑戰傳統的美感教育經驗並連結生活經驗。
閱讀台灣妖怪的世界,理解其故事由來,並選擇一種神獸來設計屬於學校的神獸。
以拼貼藝術文章為核心,引導國小五年級學生認識拼貼藝術的多元表現與創作特色。
以「真實的我也值得被看見」為題,結合媒體識讀反思如何形塑自我形象與價值觀。
以夢想為核心媒材,結合閱讀理解、引導孩子從三個層次探索夢想樣貌的多元課程。
以議題導向學習,從辨識假新聞的實用技能,拓展至媒體識讀教育與國際視野建立。
安妮新聞報紙配合國七自然科學,融入生物多樣性與生命教育與女性主義等議題。
本學期大統整課整主題:建造一間前所未見的綠建築模型,配合「SDG 11 城鄉永續」以及「資源永續」主題,引導學生認識「綠建築」概念。
本課程延續藝術課《魔幻聯想趣》主題,搭配《安妮新聞》第16期藝術專題,讓學生透過剪貼、組合與創意聯想,完成一幅幅充滿想像力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希望能培養出身心健康並樂於善待自己與他人的未來公民,讓孩子在課程中因為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從而找到平衡點,成為一生受用的問題解決能力。
藉由安妮新聞的夏季特刊,先讓學生認識報紙的形式與特色,再來進行閱讀與討論
在這堂拼貼藝術課程中,期許學生運用拼貼技法,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教師簡介拼貼藝術的精神與歷史背景並展示著名藝術家的拼貼作品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第19引導素材,設計一系列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尊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