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實驗室_字構成、版構成(八下)|構造的光構成_色環拼接燈罩(九下)
了解書面排版需要從基礎辨別開始,以實際的操作為主要的設計方式
以生活中的模矩設計實例,帶領學生觀察其中的秩序性、比例的運用、構成的美感
參考2019金點新秀設計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面紙盒36計,讓學生在了解紙的立方體結構的各種承重能力後,設計出能承裝學生上學時間使用的各種物件的紙盒設計,並經由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了解結構與物件的關係,並了解結構在生活當中的運用。
透過測量身體,比對體型常模,認識自己的身形,讓學生多次練習尋找適合自己的比例穿搭;以上下身服裝的比例改變-腰線位置、上衣長短、長短袖長、長短褲長與褲型、或到鞋款高低,都有可能影響穿搭的比例感受?發現色彩也會影響視覺尺度,學習運用色彩表現身形比例美感。
藉由生活中的物件觀察,使學生發現比例對美感的影響,並能覺察比例和自己息息相關,提升學習動能。
討論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飲料包裝開始,學校的合作社或超商所販售的飲料容積與外觀包裝的比例,透露出各種比例的巧思,使學生透過實際測量與紀錄,相同容積卻因不同的飲料包裝之高、矮、胖、瘦比例,給予的視覺上的差異,從比例KIT的操作回應至日常生活當中的穿衣技巧,發現身高比例與腰身位置所造成的身長視覺差異,以及相同高度的比例區塊內切割成不同幾何圖形與人的感受。
讓學生透過認識比例、測量比例、賞析合宜比例,最後回歸到審視觀察自己的臉部比例。透過這一系列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們學會運用比例美感,來修飾自己的外在
本單元著墨學生先發現與觀察日常生活比例,一開始希望學生在這個學習階段中了解比例構成與環境生活尺規以及美感構成的關係,我們在課程規劃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分組討論和紀錄人的比例尺度。
所以本課程設計讓學生分小組使用飛機木製作符合人偶尺度的模型椅,並學習基礎的商業攝影觀念和技術,拍攝自己的成果。
讓學生學習設計屬於地方文化的美感小書「美感行動誌」,傳遞地方文化的美感。
主要讓學生學習美感構面及形式要素,意識到生活中的美感問題並學習整合設計。
學習低彩度的調色與配色,如同減法美學,降低彩度,希望藉此也能讓學生學會體會,尊重環境色,高彩度與低彩的搭配。
學生理解到比例有許多的音樂性與節奏性,能使其融入生活中。
學生藉由水彩調色渲染,將專屬枋寮記憶的山海意象暈染於水泥盆栽上。
學生從校園廢棄樹枝的長、短、粗、細中感受比例之美,並了解何謂「同質異感」。
學生截取樹枝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製成樹枝筆,感受比例的美感。
學生以縮小版教室公佈欄模型進行模擬製作,體驗比例與視覺空間美感的合宜性。
學生將印章設計的構成圖案,排列於飲料杯袋並自行車縫飲料袋作品。
學生手繪並運用水晶印章來製作連續圖案,了解美感如何透過營造而呈現出來。
學生設計多面體盆器並製作盆器,挑選植栽搭配,呈現每個人創作的獨特氣質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