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作來組構材質與搭配,學習色彩、比例的關係,並從中了解結構及構造的呈現。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日常中符合構造美感的對象物,並實際製作閱讀架的面板設計。
課程活動以質感與構造構面為主,帶領學生設計創作異質相生永恆筆。
本課程探索各物件間彼此接合的方式,在拆、組過程中發現其構造之美。
帶領學生製作餐具,需留意握柄的胖瘦長短等比例問題及整體外型的視覺美感。
拆解文具並觀察元件構造關係,分組製作中空容器,最後製作金門意象燈。
引導學生觀察花朵結構,進而思考比例、構成美感,以不同材質創作個人質感花朵。
以枯枝互搭構成立體空間,並以紙漿包覆或縫補構成鋪面,探究構造、結構與鋪面質感比例關係。
學生走訪校園採集質感及蒐集十二色相環的色彩物件,最後自造完成立體造型燈飾。
以枯枝搭架,組成符合構造功能性又合乎美的平面構架,以麻、棉為材編織鋪面,完成自然材質對話之美。
將構造概念延伸至扇頁小書的接合,設計創作個人小書並在書背使用線裝方式組裝。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合宜的接合「不鏽鋼欄杆」和「方瓶」,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能感受光的變化與趣味。 能觀察材質特
透過點式扣合、線性膠合、平面卡接三階段的實作,對物件的聯結方式與應用點、線、面構成立體包覆有所認知。運用釘扣進行整合式構造包裝設計,使心意化為傳達感謝、友善環境的實際行動。
以線上走讀太平區為觀察目標範圍,引導學生將3張手繪草圖圖像化。再結合紙盒包装設計結合燈箱,引導學生了解平立面結構之間的關係,與結構中的美感。
本課程加強試驗活動的體驗學習,用關卡的模式讓學生先認知構造的功能及表現,再進一步去嘗試紙張力的傳導及紙張的韌性;從瓦楞紙版的設計實驗去開啟學生對結構設計的美感力。 認識生活中結構的實用性、與所傳達出力的乘載與秩序的結構美感為始,進而去應用所學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需求。
學生利用「反覆」的原理,將用紙張自製結構的基本單位形,調整結構及構造,產生具美感的橋墩造型。
將美感「構造」帶入禮物盒設計,盒中隱藏許多會動的機關構造與設計巧思,讓師長收到禮物盒時,透過一層層開啓探索的驚喜,感受學生們祝福的心意。
配合上學期學習到的LED打光,期待能夠創造出一個穩定且具有美感的垂直神聖結構物。
讓學生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析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色系運用與基本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包裝紙袋設計和各種文創商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