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的物件比例測量,進行色彩的比例配比,重新體認比例的特性,以及在視覺上呈現的美感效果。
從削樹筆與掌握筆之間反覆感受,除了期望達到美的比例的樣貌,也希望能削出握在掌中的舒適感。
學生將學習到校園色彩的美感,在調色的過程中,反映出記憶裡的景點色彩,完成富有人文溫度的校徽色彩。
以東山的咖啡特產為主題,以咖啡渣、咖啡葉作為染料,探索咖啡色系的色彩變化與搭配合宜的地方色彩。
本課程前半由生活中物件組構方式引導,後半帶領學生使用線材編織,實地操作成品,感受「構造」的規律、統整性。
從校園環境中發現色彩、感知色彩、探索色彩,進而實踐色彩美感於生活情境中。
引導學生發現材料的結構原理並思考生活中物件的結構問題與整體美感,最後完成個人的書架製作。
美感預期成果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對構成的概念從生活環境開
藉由紙卡的構成,成為有承載力的結構。透過觀察其結構的方式,創造能產生有秩序與美感的結構。
重於美感結構的體驗活動,學生做中學並分享創作成果。
重於美感結構的體驗活動,學生做中學並分享創作成果。
透過分析編排構成練習做中學,進而應用於各種圖文排版的平面設計。
利用比例分割來修飾身形比例缺點,合宜服裝比例彰顯身形特點。
藉由小報的編輯過程,讓學生發現編排設計的構成元件與美感的基本構面間的多元面貌。
讓學生透過對色彩的發現探討與分析,並藉由配色娃娃來尋找色彩搭配的可能性。
學生實際觀察比例的合宜與美感,找出適合自己的色彩比例。
以校園窗為主題,利用多種質感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了解套娃的文化色彩配置、圖樣與美感,並透過實作應用色彩。
透過此課程引導學生思考,能代表杉林的家鄉味是什麼?並能運用所學的構成美感,編排一份食譜。
透過蒐集各種材料,練習質感的描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