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安妮新聞》神話、怪物圖文內容的閱讀,進行「神怪圖說」的課程教學設計。
運用安妮新聞第12期第6-7頁〈前進的多種可能〉消失動物的尋找,轉換成這些常見的動物已經不存在地球時的情境,請學生發表心中的感受與想法,這樣切換的情境,更能讓其深刻體會愛護動物與生態,是息息相關的。
從第一眼印象到不同興趣主題的延伸閱讀,結合學習任務,讓學生欣賞並認識安妮新聞刊物,了解該期主題。
結合國文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第11期中的篇章「英雄是怎麼煉成的」,帶領學生認識敘事學中非常經典的故事法則 :「英雄旅程」。
課程的起心動念來自這句訪談中的對話,報導中也提及:我們常常透過「畫面」建立記憶,這次我們要透過藝術家吳燦政老師的《臺灣聲音地圖計畫》用「聽」的。在一個以視覺接收訊息的時代,快速瀏覽留下印象形成認知儼然成為一種基礎技能。
利用「人格特質蒐集卡」,結合周哈里窗的四個我,了解自己與朋友的人格特質。
本教學活動藉由閱讀夢想版文章,帶領學生探索自己已知及未知的潛能,思考想嘗試的未來夢想工作。
以便服日連結安新聞主題,引導學生利用多元媒材進行創作,反思服裝和職業、場域以及自我的關聯,並學習將穿搭之美展現於日常生活。
透過觀察、訪問、查詢資料,與他人合作,歸納出店家特色,完成社區商家導覽書。
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藉由探求、想像、實作、反思等步驟,了解野外生存祕訣。
結合安妮新聞、家政課與閱讀課程,引導學童搭配出專屬服裝,並製成節慶卡片。
本課程結合環境教育為核心架構,從還境變遷與生態的角度,建構跨領域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