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能透過認識「調和」色彩,學習單一色系也可以創造簡約的色彩美,感受色彩的減法美學,並培養對色彩之美的欣賞能力。
透過課程認識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可能改善我們環境空間的視覺美感,正確選擇搭配協調的色彩可以讓環境景觀更舒適自在。
本設計以「色彩」為主軸、「質感」次之,運用各種材質特點,設計出視覺饗宴的美食。
讓學生在所處的環境中發現所處環境的「美」與「不美」,進而去省思生活中的「美」,哪些是可以自己創造的。
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從個人內化展現,提升美的感受力與辨識力,擴展美的視野。
著重發現結構之美,給予有限的材料進行實作,讓學生專注於使用可掌握也易處理的媒材進行設計,塑造挑戰的氛圍和學習樂趣。
以教室布置為例,讓學生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規畫出有秩序的公布欄配置。
應用隨手可得物件為創作原料,營造美感空間為最終目的,兼顧發現、探索、應用三個層面。
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
透過課程安排讓學生了解水平張力與垂直支撐力的特性,進而替自己設計並製作一頂高50公分的皇冠。
本課程企圖讓學生發現質感在生活中的細微影響性,引用生活物件與環境空間來讓學生體驗質感運用的差異性與想像性。
透過認識「城市色彩」重新探討色彩配置與城市文化的美感,發現生活環境色彩。
從校園質感體驗開始,讓學生以校園中的植物製作手抄紙,課程結合觸覺與視覺的體驗,讓學生瞭解合宜、合目的的質感處理。
從校園中的落葉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進而讓學生調出最適合自己的『秋裝』色彩。
透過「質感再現」的方式,把葉子的豐富質感,透過紙材的處理呈現出來。
運用視覺、觸覺將質感轉化為文字進行聯想,以保麗龍板與批土嘗試創造質感,體會質感的變化是否有規律及方式可依循。
練習以格線分割的構成方式處理多照片與多文字的版面,透過統整照片排列方式及顏色完成練習。
以舊衣為改造素材,讓學生進行色彩分析,並重新以個人手勢構圖,結合布材、線材與色彩的搭配,直覺性重新認識自己。
以色彩作為課程主要概念,透過六堂課,引導學生察覺美感來自「排列有秩序」和「與空間協調」。
透過紙牌的堆疊練習構築結構物,希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理解課程中所觀察到結構的美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