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美感投影片和KIT和實作讓學生認識比例,並利用單色的紙膠帶和麥克筆在蛋殼上做粗、細等分割練習,接著人體比例探索、尋找合宜的衣物搭配作練習,就像電視『我的完美婚紗』中每個新娘都想有要隱藏的身體部位,如何根據限定的條件位身材做造型,讓每個人都顯得完美無瑕般,這是小組要傷腦筋的課題,了解服裝搭配中整體和部分或部分和部分之間存在的關係。
文字存在於溝通交流、知識傳播、訊息傳遞、美學設計及情感書展,我們的生活無一處不被文字縈繞!但當生活離不開科技產品時,人與人的連結往往被迫在快速及精準的要求下完成,手寫文字因而逐漸式微。生活中隨手可見的手寫字及廣告傳單,正能作為校園訊息傳遞及版面編排的借鏡,而廣告傳單正像是業主在傳字條給消費者!
由身體與傢俱間的比例關係,引導學生從失衡結構的調整及補強練習中做出穩定結構的傢俱,瞭解傢俱對於個人的適用性。
課程由學生周邊的保溫瓶開始探討,在相同容量下比較保溫瓶不同長寬比例的差異。透過測量與繪製將保溫瓶外觀簡化成平面的狀態,在矩形空間裡做水平分割,重新設計各個機構間新的比例關係。 接著以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的作品為探討對象,引導學生操作水平加上垂直的分割,並欣賞純粹幾何抽象的美感。
美感素養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啊!有~美!」的感受,透過本次美感課程,進行社區公共設施—孔蓋踏查,藉由孔蓋中圖文配置歸納出「構成」及「比例」的構面,並能嘗試轉化應用於個人「類人孔蓋藏書票設計」,藉以提升學生對公共領域的美感覺知及嘗試具個人特色的美感創作。
器物合乎人體工學,可以讓使用者感到舒適,但線條變化、大小組合適當,才能呈現比例的美。
從日常街坊招牌中觀察文字,發現文字的比例關係,再動手試驗,探索美感中比例的合宜性。
運用於手提紙袋的版面設計,讓視覺感受因比例而產生輕重不同變化,加深比例構面的美感素養。
分辨不同比例在生活用具的使用、對感知比例在生活應用上的影響
結合環保的議題、透過飲料杯提袋的創作任務,強化學生對比例運用之經驗。
透過測量生活物件與身形發現比例的存在,以身形紙卡的比例分割試驗探討比例與美感的關連性。
體察不同比例所帶來不同的感受,並與日常生活經驗連結,在日後審美時會將「比例」納入思考範疇。
了解美感教育中質感、比例、構成的概念
建構符合個人身形的服裝美學,進階塑造個人的外在風格。
感受實體與虛無空間的搭配美感,並融入書櫃設計。
透過比例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合宜比例的適切性。
學生對於生活中的比例有所感知,更能有比例關係有審美的情緒。
區辨與選擇合宜的器皿、創作在生活日常中具有美感的器物。
學生能感知身體比例的美感、掌握適當的物件比例,將比例概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感受美、發現美進而實踐美,讓美感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