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侯君昊個人像,面帶微笑

 


侯君昊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碩士與設計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具備應用數學、視覺傳達、電腦輔助設計、數位媒體等背景。擔任交大未來空間與設計資訊學研究中心主任、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創新長、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協同指導。


課外人生

我從小就有濃厚的繪畫興趣,卻沒有機會走正規美術教育,而是不斷在阻力中尋找練習與創作機會,甚至經常與「正常」的升學價值觀衝突,一直到研究所階段才正式進入設計領域、邁向專業之路。雖算不上逆境求生,但曲折蜿蜒的學習歷程、困境中尋求出口的韌性,讓我對自己的自主性格甚感驕傲。

 

西班牙高第聖家堂中殿天花

  • (圖1)聖家堂中殿天花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SA 2.0 - SBA73)

 

設計堂奧

我在小學到高中階段,不愛唸書、就只知道畫圖,一路從水彩、塗鴉、漫畫、素描、插畫等不同媒材和技法的嘗試,大學從傳統工具到電腦持續接觸不同的創作媒介。一直到研究所才明瞭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在複合媒材的多元創作表現,以及串連各種領域,其中「設計」便是體現這些能力的核心。設計是一種結合需求、理想與實務的領域。不是憑空創造,而是在複雜問題中釐清脈絡、整理出適切方案的統合能力。不僅藝術與科學並重、主客觀兼具,也要同時做到自我實現與滿足他人需求。

如果對設計感興趣,必須先理解設計涉及廣泛的知識和能力,不是一蹴可及,但可以從基礎態度與能力一步步培養起,大致有:觀察與紀錄、歸納與分析、探索與嘗試、表現法與美感、系統性整合與規劃、參與評論與交換經驗。

其中,「觀察與紀錄」是最重要、也最容易做的練習,每天閒暇時間、上下學途中都可以進行。舉例來說,試著經常對自己提問(同時也是一種思考練習):
(1) 哪些事物特別吸引我的注意?這些事物吸引我的地方?與我的關聯性?與他人和客觀環境的關聯性?這些事物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2) 觀察到什麼重複出現的事物?重複的模式?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3) 觀察到什麼不同的事物?差異何在?為何產生差異?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4) 該如何紀錄這些事物?記錄的目的、方式和媒介?該如何組織與整理這些紀錄?
(5) 針對這些特別關注(或感興趣)的事物,我的理解足夠嗎?還有什麼可以探索?我想做些什麼?以現有能力,我可以做些什麼?

練習過程中,盡可能隨時發揮創意和創造力,讓自己的觀察、分析、探索、呈現、討論,都能產生普適性、獨特性、差異性、跨域性的觀點和作法。

 

數學、科學與運算之美

我從小討厭數學,到研究所之後才稍微解除壓力,但依然沒有好感。直到出國唸書後,才翻轉對數學的觀念、而且愛上它,因為親身體驗到數學與設計之間的密切關聯性以及趣味。同樣,我雖然愛寫程式,一開始只是為了解題和自動化,而不懂欣賞程式的美,直到多年後懂得欣賞邏輯與語言結構才對程式有另一層認識。這種以特定方法與程序操作事物關聯性的創作,稱作演算創作或生成式創作(Generative Art/Design)。

巴賽隆納的聖家堂經過後人分析,發現了高第運用聰明的手法融合生物和幾何法則,創造出充滿曲線、精緻繁複而神聖的空間形式,背後的方法與邏輯其實並不困難,只是從未被揭露而已(圖1)。當代科技藝術中的演算法創作也相同,都是試圖掌握創作邏輯而不是最終創作結果,這種運用法則創作的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莫札特,他為了應付宮廷舞會大量需求而發明的小步舞曲骰子遊戲(Musical Dice Game),透過事先準備好的樂段素材,演奏前再擲骰子選取、決定演出順序,便可以隨時產生新曲子!

創作黑盒子就像數學函數的示意圖表

  • (圖2)創作黑盒子就像數學函數,只有設計者知道黑盒子內容

各地沙丘紀錄照片

  • (圖3)現象形成的背後必然有無形力量與關係。左上圖為內華達州金字塔湖沙丘,國家地理雜誌《自然質感》圖集;右上圖為埃及達克拉綠洲沙丘,攝影師——Vyacheslav Argenberg,維基百科;左下圖為越南美奈沙丘,攝影師—— Elena Ermakova。右下圖為納米比亞新月形沙丘,攝影師—— Sue Flood,GETTY IMAGES。

 

數學、科學與演算創作的美,在於隱性秩序和關聯方式,也就是作品的企圖和形成機制,像是一個「創作的黑盒子」,其實也就是數學函數的觀念(圖2)。這類創作是思考與表現工具的完美結合,而且與素材有密切關係。例如用繩子吊掛底部挖洞的水桶,擺動時形成的水痕圖案是某種玫瑰曲線,那圖形不過是一組簡單的數學式,卻有無窮的可能性。很多時候看不見的事物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它可能是風、磁場、重力這種無形力量(圖3)或關聯性,也可能像石灰質累積為鐘乳石般微小變化的累積結果。

 

玩轉演算創作

當代愈來愈多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採用演算創作工具,例如參數化建模、演算法創作、互動式即興創作,這並不表示創作者必須成為數學家才能創作,而是愈來愈多好的創作工具(甚至不少免費或開源工具),大幅降低了數學與運算的門檻,例如:Pure Data、Processing、Nodebox、vvvv、Context Free Art、Structure Synth、Rhino/Grasshopper、…等,都很適合初學者入門。

要探索演算創作,首先還是仰賴觀察能力,多培養自己關注周遭事物的構成方式和運作機制,例如比例、尺寸、數量、形式、功能、屬性、運動、動態…等關聯性。建議可以從已知的模型和法則開始接觸,例如:特殊數學圖形、黃金分割、冰裂紋、費氏數列、L系統(Lindenmayer System;L-System)、Voronoi、圓堆積(Circle Packing)、反應擴散(Reaction Diffusion)(圖4)、魯布戈德堡機械(Rube Goldberg Machine)等。切記這些數學或科學關係是用來創作,千萬不要變成痛苦的解題過程,那就適得其反了!別忘了,各種領域知識都很適合融入演算創作!生物藝術、基因演算、化學反應創作、動力機械藝術、文字運算、地理資訊、天氣資訊視覺化…非常精彩呢。

演算創作不是直覺式揮灑,而是系統與機制上的創作,可以從廣泛興趣中吸收養分,透過基本知識與工具的學習,以及良好的設計與執行,正足以作為兼具思考與實作、感性與理性的自我挑戰,只要有創作興趣都可以嘗試!

以繪畫軟體Photoshop外掛Coralis生成的黑線圖樣

  • (圖4)反應擴散現象常見於化學反應和生物生長現象中(以Photoshop外掛Coralis生成)

 


延伸閱讀:

  1. 聖家堂設計法則可參閱書籍Gaudi Unseen: Completing the Sagrada Familia(作者Mark Burry)及國家地理雜誌2010年12月號。
  2. 小步舞曲骰子遊戲可參閱維基百科Musikalisches Würfelspiel(德文原意Musical Dice Game)以及http://www.playonlinedicegames.com/mozart線上展示。
  3. 演算創作工具可參考http://blog.hvidtfeldts.net/index.php/generative-art-links/ 列舉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