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 美感教育

life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共同主持人
|專題文章|殷寶寧|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協同主持人,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題文章|凌天|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協同主持人,現職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
|人物專訪|對談-嚴長壽╳曾成德╳張基義╳劉惠媛|文字整理-黃婕珉
|專題文章|劉惠媛|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共同主持人、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兼任副教授
公眾的記憶

公眾的記憶

身處老台北的巷弄中,典型台灣1950~60年代出現的「步登公寓」,經由郭旭原與黃惠美建築師的巧思改裝,成為一間新生的飯店富藝旅Folio Hotel。
旅行的重要

旅行的重要

隨著季節更迭,五感溫度轉換。職人使用當地的土、當地的釉料、當地的技巧,依循不同的料理需要,製作器皿。
生活的合宜

生活的合宜

人類的文化是從器物開始,這也是文明社會跟野蠻人的差異。器物選品給人生活的份量,讓人感覺吃飯是重要的事情。
美感氛圍的整合

美感氛圍的整合

「你必須要有勇氣去面對選擇,然後實踐,並對事物充滿好奇,不能總告訴孩子大人的判斷,而不太容許犯錯。」
公眾的美好

公眾的美好

美感是培養出來的,但它不似一株草、一棵樹,可以衡量它有多高。
來自太平洋風的美感實踐

來自太平洋風的美感實踐

跟著部落耆老學習製作生活器物的方式,以及日常起居裡習以為常的使用,你會看見工藝是當地生活的方式,也是文化的凝結。
  • 1
  •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