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校鄰近烏石港與大溪漁港,學生家長職業多與海洋相關,漁獲處理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海洋廢棄物,牡蠣殼即是一種。另海港興建大量使用水泥材料,從海堤綿延到消波塊的堆疊…等,這使的生物多樣性極高的棲地環境遭到大量破壞。
因此本課程將從SDG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與「永續城鄉」的另一端光譜出發。將結合牡蠣殼海廢與水泥材料,利用牡蠣殼成分含鹼性的碳酸鈣取代現有水泥的強鹼成分達到永續循環的生態鏈。讓學生思考透過牡蠣殼的海廢材料的改造,用設計行動支持更美好的未來。
透過設計思考五步驟:同理(Emph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測試(Test) 。於課程脈絡中。運用水泥花格磚的設計課程探討:(一)空間隔而不斷,兼具採光及通風的功能與若隱若現的裝飾美學。(二) 重複的單一形式如何建構美感秩序。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預期從SDG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與「永續城鄉」的案例觀察,讓學生學會運用設計思考五步驟同理、定義、發想、原型、測試來進行。
- 預期學生能以不同觀點的同理心-消費者與生產者行為,來看待行為後果與代價。
- 透過日常生活中水泥花格磚的的體感經驗,進行立體構成與虛實遮蔽的機能如何達到適切合宜的原型測試。
- 重新發掘美的原理是重複、律動、單依…等元素,體會到美感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中。
教師課後省思
- 花格磚圖案設計:
雖然有發學習單讓學生依有機/幾何/透視等進行圖案設計,但學生的手繪多為簡單的造型。我想如果剪紙與吉祥意涵並行方式激發學生造型想像,或許圖案會更多元與豐富。 - 花格磚材料:
(1)油土:學生第一次使用油土作花磚模型,常會出現圖案的各部件油土高度參差不齊,導致灌模時圖案孔洞阻塞的狀況。
(2)水泥的選擇:教師在第一次花格磚試做時此用白水泥,但在剝除油土步驟時,因白水泥太軟而造成斷裂。所以改換細水泥,加上學生研磨的蚵粉,會產生斑剝的質感,如使用太多/厚的蚵粉則會出現剝落狀況。
-
011.學生能同理消費者負責任的消費觀念。2.學生能認識企業如何傳遞負責任生產的企業價值。
本節課將從SDG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與「永續城鄉」的另一端光譜出發。將結合牡蠣殼海廢與水泥材料,利用牡蠣殼成分含鹼性的碳酸鈣取代現有水泥的強鹼成分達到永續循環的生態鏈。讓學生思考透過牡蠣殼的海廢材料的改造,用設計行動支持更美好的未來。
設計思考五步驟:
1.同理(Emphathize)→2.定義(Define)→3.發想(Ideate) →4.原型(Prototype)→5.測試(Test)
■同理(Emphathize)-定義(Define)
先讓學生透過紀錄片與檢視學校附近的大溪漁港興建大量使用水泥材料,從海堤綿延到消波塊的堆疊…等,這使的生物多樣性極高的棲地環境遭到大量破壞。同理「永續城鄉」享受進步科技的同時,也保有人性和生態的豐富多樣性。遵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原則。定義水泥相關企業如何負責任的生產?
1.同理(Emphathize)
紀錄片欣賞
<ㄚ瘩嗎孔鈷力 > 石乃丰 宜蘭紀錄短片 水泥怪如何在蘭陽平原長出來及影響宜蘭人的日常與環境?
<看見台灣>齊柏林 揭露亞泥企業開採礦爭議對土地的破壞。
2.定義(Define)
美國知名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指出,到2050年,發展中的國家將積極打造基礎設施,若不想出替代方案減少水泥的使用,水泥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高達17%。
水泥相關企業如何負責任的生產?
永續的本質是什麼?落實在生活中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1) 台泥轉型為綠能企業:排碳大戶如何轉型發展綠能工程?
(2) 台糖生技材料廠:提出廢棄牡蠣殼不受「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以一般廢棄物進行工業用途,研發牡蠣殼粉。
(3) 台塑:將台糖生產的牡蠣殼粉二次加工,成為發泡塑膠微粒,做的人字拖可跑超馬。 -
021.學生能透過設計思考步驟,學習問題解決的方法。2.學生能探索牡蠣殼粉與泥沙黏土,發現最佳比例。
3.發想(Ideate)
牡蠣殼材料探索:
*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利用牡蠣殼粉不易吸熱、高防火等特性,製成水泥磚。
*從餐桌到餐具,設計師提出牡蠣殼重生之路。
回收餐廳原本要丟棄的大量牡蠣殼清洗後,放入磨粉機打成粉後,因化學成分與石灰岩相同,可作為傳統水泥粉強鹼的替代材料,再加入20%的泥沙和黏土,作為下節課水泥花格磚的材料,如此除減少水泥的使用量,也降低碳足跡。 -
03透過建築典範案例,學生能體會花格磚串聯裡外,引光招風,防盜隱私等美觀與實用兼備。
4.原型(Prototype)
花格磚蔓延古建築絕美風韻: 串聯裡外,連結陽光,引進微風,卻不失隱私。
建築典範:(1)印度<風之宮殿>可觀看外面而不被外面看見的鏤空窗戶~
(2)法國<廊香教堂>引光入室~神聖性與光線感
二、<一塊方型為單位的構成設計>實作課程
運用泥塑的基本技法:揉、搓、捏、盤、粘、挖,採用美的原理原則-1.反覆 2.漸層,在20公分見方的框架中,使用精雕硬油土進行構成的方法:如分割、集合、組合、重疊或堆疊技術,將幾何圖像進行立體構成的設計。 -
041.學生能熟練操作矽膠翻模,再進行花格磚牆的構成實作。 2.學生能透過水泥格磚牆的排列體驗反覆形式造成的美感體驗。
5.測試(Test),
各組透過矽膠翻模複製多個水泥格磚,進行空間隔斷的排列組合,讓牆面呈現不同肌理表情的建築美學。
花格磚「反覆」組合會產生四方面美感經驗:
1. 秩序感:重複的元素會建立一種秩序,花格磚重覆一些基本的圖形而形成一種規律。
2. 歸類:重複也會帶來「歸類」的功能,像花格磚圖案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會有屬於同一組的感覺。
3. 氣勢:「數大便是美」,許多相似的花格磚放在一起就會展現氣勢磅礡的感覺。
4. 整體印象:花格磚圖案的重複出現可以產生「主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