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靈魂的容器:光之庇護所

核心概念
  • 以SEL五大能力為核心:課程設計涵蓋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技巧及負責任的決策,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發展情緒智力與藝術表達能力。
  • 結合文化與環境教育:透過文化建築與神話分析啟發學生創作靈感,並融入永續設計元素。
  • 擬人化房屋設計:鼓勵學生賦予房屋情感與故事,探索自我情感與社會連結,創造一座象徵內心世界的小屋。
  • 燈光設計與情感連結:將燈光作為情感的象徵,讓房屋內部或外部設計適合嵌入LED模型燈,學生需考量燈光如何表達情感(如溫暖、安全、神秘)。
美感知能
  • 觀察房屋設計中蘊含的情感和象徵意義,並從各種風格中汲取靈感,理解如何表達情感和價值觀。
  • 房屋不僅是物理結構,還是情感的載體。學會辨識房屋設計中的細節,如紋理、形狀、空間安排等,並將其與內心世界的表達相聯繫。
  • 石頭土的塑形技術、外形修飾技巧,掌握如何使用石頭土進行結構建設,並能夠精細修飾建築細節以呈現情感與故事。
  • 結合燈光設計之應用。
  • 理解建築設計中的象徵意涵並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 將情感、故事、環境意識與建築元素結合,創作具備美學價值和情感共鳴的作品,並且能夠理解藝術在表達自我與反思社會責任中的角色。

課程概述

本課程靈感源自「屋、樹、人」心理測驗,以石土(含礦物微粒的黏土)材料建築創作為核心,結合燈光設計,讓學生創作一座能點亮情感與內心的小屋。課程融入社會情緒學習(SEL)與永續設計概念,幫助學生探索內在情感、表達自我,並建立與環境的連結,使房屋成為投射心靈的容器,承載個人故事與情感世界。創作歷程中,學生將學習石土塑形與結構製作技巧,理解建築與情感的關聯,並在設計中展現個人風格與象徵意義。

課程同時透過藝術實作培養SEL五大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技巧及負責任的決策力。學生在作品構思與完成過程中學習溝通、表達與省思,最終以展覽與分享方式實現情感交流與自我實現。

美感預期成果

  1. 藝術創作與技術掌握:
    能運用黏土塑形技術完成具有穩定結構與細緻細節的小屋設計。
  2. 情感表達與自我探索:
    通過小屋設計表達內心情感與故事,提升自我情感的覺察與表達能力。
  3. 社會情緒學習(SEL)能力:
    在創作中實踐 SEL 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社會意識與負責任的決策。
  4. 環保意識與永續設計:
    能將環保理念融入房屋設計,體現對自然與資源的尊重與應用。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1. 自我覺察與建築轉化階段,部分學生無法將情感想像轉化為具體空間設計。透過心智圖引導問題(如「我想住在怎樣的地方?」)與同儕互動分享,幫助學生梳理內在想法。
  2. 黏土工藝不熟悉,作品易結構不穩:引入「泥作施工」概念,強調結構順序(如先做牆面再接屋頂)、支撐點與乾燥時機,協助學生建立空間邏輯與工法順序的基本認知。
  3. 燈光設計與電路應用陌生:LED燈與彈片開關操作對學生來說是新經驗,預先教導一批種子學生,協助同學解決問題,減輕教師的技術壓力。

二、未來教學規劃:

  1. 結合學科教師跨域合作,深化光源與結構的科學理解。
  2. 強化學生表達力與學習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創作動機與發表自信。

 

課程規劃
  • 01
    透過「屋、樹、人」,覺察自我並發想心目中理想家園的樣貌。

    1. 引導學生繪製「屋、樹、人」圖畫,並分享圖畫中的意象和感受。
    2. 介紹 SEL 五大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負責任的決策),透過引導式反思運用心智圖等方式,引導思考「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喜歡什麼?」、「我的夢想是什麼?」,並將這些想法連結理想家園的想像。

  • 02
    思考關於「我」的特質,融合不同建築型態,拓展對「家」的想像。

    1. 繪製關於「我」的特質心智圖。
    2. 觀察不同文化與造形的建築類型,例如:傳統民居、童話小屋、科幻建築等。
    3. 思考這些元素的特徵,並將這些元素轉化入自己的設計中。

  • 03
    學習黏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巧。

    1. 材料發放與材料特性解說。
    2. 引導學生運用先前所學,結合先前的意象和個人的想像力,設計石頭土小屋:
    a. 做陶的基本操作技巧,製作流程如下(以陶板製法為例):
    b. 揉土與壓製石頭土板。
    c. 切割所需石頭土片,在石頭土片上畫出門窗等透光位置,以修胚工具鏤空所畫的圖形。
    d. 運用回收物做小屋內部支撐,接合各部件陶片,使其成為中空架構。
    e. 細節整修與調整。
    使用材料:石頭土、修胚工具
    3. 每次課程目測檢核學生成效重複說明以上步驟。

  • 04
    認識LED燈的基本原理與迴路,彈片開關裝設位置氛圍效果測試。

    1. 介紹LED燈工作原理、迴路等基本知識,並示範將燈接上彈片開關。
    2.實際體驗光影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放置燈光、埋線路與設計彈片開關擺放位置。

  • 05
    分享創作理念,培養欣賞與尊重的態度,並從回饋中獲得啟發和成長。

    1. 繼續上一堂課未完成的部分。
    2. 展示作品,並分享創作理念、製作過程、作品的象徵意義以及創作過程中的心得感受。
    3. 引導學生互相欣賞和尊重彼此的作品,並給予具體、正向的回饋。進行課程回顧,反思學習的收穫與成長。

許珮恩
桃園市立大崗國民中學 教師

曾任教於桃園市立幸福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