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圖樣構成美感、色彩組合、模擬設計,跨領域探索花磚歷史中的巧飾妝點。
所有的造型原點都要從點線面出發,當造型圖樣開始分布後就進入構成、比例、色彩的層面。 在不斷探索更新視覺經驗資料庫的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圖像元素可以「重複形」出發,而重複形組合中當一方轉換方向,圖形又會呈現截然不同的空間效果。
課程以校園觀察切入,以質感與色彩兩元素作為視覺元素併呈拼貼,深入以自然物作為觀察對象進行造形/色彩模仿再創,帶入自然物水彩調色主題挑戰。
將主題設定在校園中的樹木。從校園中樹枝的比例感受美感比例。 再從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
「拈花惹草」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花器與花草」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課程將從「什麼東西可以當花器?」打開序幕,接下來學生們將處理花器的質感議題。
本課程以美感構面中的色彩、質感與構成擺盤為主要學習內容,分別以蔬果色彩搭配、食材器具質感的搭配、擺盤構成方法進行。
「以生活為題,美感探索為歷程」的學習,將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教學色彩原理裡。 具備色彩原理和運用能力,以色彩符號進行溝通傳達。透過課程觀察環境中安全標示、配色與其用途,建立安全意識。
以圖樣 「構成」為主題,先是帶領學生認識美的形式原理,發現生活中的秩序,有秩序就會有美感, 色彩也是,在色彩搭配的部分,讓學生練習─主導色調、搭配新圖樣,創作新圖樣構成秩序之美並傳遞分享給他人。
探討利樂包裝,認識紙張的特性,理解從平面到立體的過程,並且再利用利樂包裝,替代紙版,進行紙凸版創作,並運用版印技法印製作品。
My smile Your smile Our smile
因常戴口罩,同學間對於彼此心情,性格理解更加困難,藉由此次的色彩創作,讓同學們可從作品呈現去理解彼此。
從挑選一個喜歡的顏色,包裝乾燥花開始,讓他們發現自己覺得好看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探討花束的包裝中驗證,思考何為主、何為輔,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即為風格的表現。
在生活環境中,認識與採集天然的蔬果,運用色彩學和點、線、面概念,繪製出食彩沙拉設計圖,練習製作食彩蔬果沙拉,選擇適合的比例色彩搭配,進行官能品評。
透過色彩、文化的採集,結合皂化反應,製作屬於澎湖社區色彩的水磨石手工皂。
運用色彩、比例等構面,結合在地特色設計文創商品的包裝盒。
提取環境色彩,重組分析色彩後,以壓克力、滴膠等色彩創作活動,體驗色彩於異材質間的流動變化。
食物擺盤攝影培養構成色彩感,美感結合食育教育,讓剩食變聖食。
友善校園課程:運用「色彩」探索校園,解決「窗殺」問題,學生設計「點陣」窗貼,美化窗戶,保護鳥類。
本課程希望帶領學生深入探索校園環境,建構學生自己認同的校園特色,並利用基本設計中點、線、面的基本概念,以設計思考的思維,站在校外人士的角度,讓體驗者在遊戲過程中,增加對彰中校園的認識。
本課程希望學生能理解基本設計的原理,透由生活觀察美感概念的學習,進而實際操作應用。
本課程將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性動畫技術,以觀察生活中材質轉化為實驗動畫,涵蓋沙動畫、實物動畫、抽象動畫等作品賞析與實作練習,培養鑑賞知識與眼光,建立觀察色彩與質感,製作基本技能,提升藝術動畫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