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紙感
利用實驗原料進行製作,探討實際製作的成果與預想質感的差別,透過事先模擬再實際操作體驗,讓學生深刻了解紙的產出過程,進而對日常紙製品有了近一步的認識。
形色新生I
帶領學生在校園裡觀察自然植物的色彩,分析與紀錄色彩細緻的變化。將植物描繪轉化為印花圖樣設計,及製作成橡皮章。帶領學生認識構成原理及印花佈局方式製作印花卡片。
微觀 綠藝
運用大自然「觀察力」的養成態度為主軸,「色彩發現、探索、實作」為脈絡,並透過微觀世界中,結合攝影與科學的實驗精神,啟動微觀點與新視野,並從中領略色彩美感經驗。
美感比例尺
引導學生找出因身體比例造成的生活改變,藉由美感比例尺工具去了解比例構成的美感性質與色彩關係,讓學生試著將色彩比例進行重新組合配置,使學生了解服裝比例對於美感及合宜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