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認識色彩、挑選顏色、色彩聯想和配色的練習,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了解色彩間的關係。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認識馬賽克拼貼藝術融入公共藝術 : 邀請馬賽克藝術家葉玲君老師,簡介馬賽克拼貼 與創作技巧,並介紹生活中經常出現馬賽克拼貼概念的各種案例和景觀佈置。
引導學生思考植物與人造物的對應關係,並運用收集的元素,結合三角磚的構成原理,以此創作個人的圖案設計。延續觀察、分析與實作的學習,讓學生得以對六大構面中的構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透過收集與色彩觀察分析,讓學生去拆解都市的色彩配置,嘗試發現色彩的色相、濃淡及色彩間的組合所呈現的色彩美。
自我分析生命經驗探討自己色彩屬性,並讓孩子嘗試創作一張具意義與目的性具結構的插畫,以正式的發表場合與舞台,傳達孩子自己的創作想法或理念。
以發揚傳承鹿港在地藝術文化為主,培養學生誇文化的思維,讓學生具有素養整合能力,以活化傳統人文及創新文化視角,探索鹿港人文色彩。
學生以線性分割的幾何構成為主,色彩為輔,設計自己作品集的封面。
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
一張具有回憶的照片分享故事,並從照片裡分析出主要色彩進行調色繪製鞋進行義賣。
學生參照檔案夾色彩挑選配色,並加入秩序的引導,完成自己的檔案夾封面設計。
希望透過課程喚起學生對色彩的記憶,在實際創作中能將自己情感投射出來。並從透光的色彩瓶,聯想製作玻璃瓶+手抄紙燈罩,可以將調配色的實驗成果應用在生活中。
使用學生日常生活會用到的提袋,請學生思考如何將色彩條碼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
學生運用喜好色相環的色彩,來繪製屬於自己主次色彩創作的杯墊。
學生將環境色搭配輔助色,對目標物進行色彩計畫,之後拍攝照片,並將內心轉化為詩句呈現出來。
學生手繪並運用水晶印章來製作連續圖案,了解美感如何透過營造而呈現出來。
學生彙整圖文資料後,將簡報製作成以遊戲王卡排版形式的台灣鳥類遊戲牌卡。
學生將台灣鳥類遊戲牌卡融入半島桌遊地圖,觀察「色彩」在半島桌遊中的關係。
學生使用豐富色彩的紙膠帶,貼出擁有自己代表色且色彩層次變化多元的花。
學生從色彩感覺心理堆疊出概念,以桌上物品做提問,思考色彩玄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