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晨讀材料中,讓學生重拾閱讀興趣,暫離手機,喚醒對人文關心、環境感知。
以國文課《工匠之祖—魯班》為舊知能,並以常見工具為生活經驗,搭配安妮新聞《工具好朋友》,讓學生能將文本裡的主、次概念組合成閱讀與理解架構。
應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閱讀報紙,以同理心思考、美感和人際關係相關的專欄內文。
利用安妮報紙一步一步深入探討自己的夢想,知道自己的夢想之後,深入研究如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要如何去做,如何設立目標,如何探索自己的天賦並了解各個行業相關職業, 這些職業的達成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呢?要如何達成,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單了解自已想要離夢想需要什麼,當在這學習單中也練習去思考,也透過上網查詢更能了解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
透過安妮新聞第13期的內容,結合資訊教育google classroom進行閱讀摘要與心得寫作活動,分析文本中相關要點,並摘取其中與資訊教育相關內容,進行心得發想,最後做線上分享與交流。
此次安妮新聞課程選在九年級會考後地理課進行,希望在沒課業壓力下促進學生能接觸更多社會科題材,廣泛閱讀。
透過安妮新聞-冬季特刊及第11期的內容,結合環境教育進行圖文轉換活動。最後進行分享與交流。完成第一階段練習後將此應用於第二階段傳染病三要素的圖文轉換練習。最後第三階段新興傳染病的預防策略宣傳單張設計。
透過安妮新聞讓學生重拾紙本閱讀的美好,不論從報紙的質感、版面安排設計、色彩豐富等不同面向,學生直接能感到到美的存在並在內化成自己的能量創造出報章雜誌中的圖文遊戲,時間允許的班級練習利用洋紅(magenta)、青(cyan)、黃(yellow)印刷三色繪製插圖,看看可以調製出多少顏色,也透過這些色彩創造和內容相符的插圖。
本課程設計靈感來自安妮報紙冬季專刊「The winter folklore」主題文章,內容分享了5種傳說中在冬季出沒的妖精。
本課程是安排在「多元選修:基本設計」的這門課中,因為這門課大多是對設計有興趣的學生來選修的,所以未來可能會申請設計相關科系就讀,因此希望在課程當中加入「學習歷程檔案與版面設計」的單元,讓學生可以在版面設計上呈現出就讀設計科系的潛力。
藉由植物敲染課程,讓學生去發掘、欣賞校園中、居家環境、生活周遭的植物,其不同的形狀、顏色、姿態…,尋找適合敲染的植物,在環保袋上構圖,留下植物美麗的身影,製作一個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環保提袋。
在都市更新速度下,台灣百年的老屋和花磚大量快速地消失,而台灣花磚博物館保存了超過上萬片花磚,由《藝術很有事》: 復刻百年老花磚介紹百年前,祖先用這些花磚傳達對後代的期許與祝福,也希望房子能夠代代相傳下去。藉由認識百年具歷史意義的花磚,了解不應讓百年文化變破瓦。
本課程首先帶學生認識安妮新聞,小組合作運用范氏圖比較安妮新聞與國語日報不同之處;接著讓學生閱讀報紙,分享、記載所見所聞,最後配合當月議題探討職業趨勢,帶入課程主軸-認識職業。
本學期議題探索課程之主軸為「SDGs永續發展目標」,透過結合安妮新聞vol13之「城市」主題,設計出一系列遊戲式情境規劃與動態互動之教學活動。
藉由安妮新聞第12期「工具好朋友」的封面故事,作為設計課程活動的核心概念,融入性別刻板印象與科技等議題。
結合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單元表演藝術-戲劇造型百寶箱的課程內容,挑選安妮新聞當中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閱讀,並搭配平板讓學生可以隨時查找補充資料,施作的班級數總共有4班,每班使用的新聞期刊都不同。
本次為初次實施安妮新聞課程,因此計畫結合國語/綜合與閱讀課程、以及本班原已施作之讀報教育和多文本閱讀教育,希望促進學生能接觸更多閱讀題材,並以融入後的實際作品呈現為主。
透過教師引導,使學生了解文字的影響力,從而思考生活中的文案,進而進行文案創作:首先,教師以世界咖啡館的形式使學生發想創作商品、閱讀安妮新聞討論報紙要素;接著以ChatGPT協助撰寫商品介紹,並將學生帶至電腦教室,以canva呈現產品報紙、梗圖發文;並以安妮新聞為楷模請學生進行「文案微轉型」,調整文案的編排;最後進行跨班級欣賞與買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