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篆刻技法學習文字筆畫構成,了解篆字的七分篆、三分刻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漢字本身的文字布局與美感構成。
課程設計上希望學生能發掘各自內心深感興趣的一個小宇宙,藉由現成的鞋盒空間來創造一個微型展覽。
以美感與在地的主題切入,運用課文引導、在地文化採訪與圖文編排教學,讓學生製作在地生活圈報紙。
師生共讀安妮新聞,並以24節氣為主題、以刻章為媒材,進行24節氣月曆創作課程。
以找尋校園的人物與景物之美並拍攝下來的單元與安妮新聞做連結搭配,開啟學生對視覺與文字的感知。
「紀實攝影下的看見 ; 看不見」、「顯微鏡下看地球」
師者透過有層次的提問,讓學生從看似平凡的相片中探索出一連串的不平凡。 讓學生認識有關「紀實攝影」,同時思考攝影的可能性與影響力。
以安妮新聞第4期26個字母衍伸出單字的概念為主軸,結合英文進行自我性格剖析,透過編輯軟體排版成具個人風格的三折頁作品。
以視覺化經驗的方式將圖像與資訊做結合,讓學生明瞭圖像說故事的力量,並運用邏輯分析、整理大量的資訊,口頭說明分析的過程。
學生分組挑選文章進行摘要與統整,條列分層歸納,再將文字圖像化,須運用主色調、輔助色、強調色,最後分享整體的圖像表現。
比較安妮新聞與一般常見報紙的差異,閱讀後能夠綜合比較,並寫出自己的心得。
帶領學生從落版、色彩與圖像設計到文章內容,由表層到深層詳讀並分析一份報紙。
能分析安妮新聞版面圖文編排,分析排版的美感構成與比例要素,並應用於地方美感觀察的小書製作。
由學生拍攝屏中日常照片,利用排版軟體試排版面,了解編排後圖文視覺的差異。
以安妮新聞提升學生的美感及閱讀素養,並將所學轉化成兼具美感與實用跨域跨科。
課程中以「安妮新聞」為樣本,以「備審資料」版面設計研究的角度著手,且透過思考工具進行指示議題的觀察、討論與分析,最後試著以學校議題為基礎,進行數位化版面設計與製作。
從校園中尋找符合”點、線、面”的基本要素,配合色彩學及” 美的原理原則”,描繪出眼中的校園。並且藉由閱讀安妮 時間學習將各小組成員作品以大型報紙的編排方式呈現出來。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提升報刊編輯的美感層次。
以美感素養為主軸,利用安妮新聞報紙引導學生練習閱讀圖像及文字內容。
藉由安妮新聞的版面構成與色彩搭配等設計,引導學生閱讀與歸納整理重點的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發現生活中的各質感。 能辨識感知質感給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