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use to a city:由小至大、由平面到立體及由個人到團體合作,多方面思考、探究學生所居住的環境,並了解形狀和色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用途。
本次運用安妮日報的內容包含冬季特刊中:「冬季出沒的妖精們」讓學生們閱讀,並了解各個妖精的背景故事,以做為校園特色導覽地圖中設計地圖專屬守護神的參考與討論內容。 學校一年一度的校際交流即將來訪,從偏鄉到本校的學生、家長與老師們都是第一次到本校參訪,校園導覽室外校參訪的必備行程,但以往都是以學校老師、行政人員的角度來安排導覽,本次希望透過本校學生的角度,親自設計導覽地圖並規畫導覽路線,提供校外來訪的來...
以最近發生的泰坦號潛水艇失蹤新聞引起動機,帶入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接著讓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第11期,認識關於探險故事的經典文學作品。藉由11期封面故事,打開孩子無限的想像力,並進一步與皮影戲課程結合,引導孩子分組討論出一篇探險的小故事,並設計出其中的角色。
配合學校111年度學期成果發表活動的課程設計,從世界地球村的角度為起點思考,最後聚焦在小學生的生活圈。開發集體創作『台北藝涯遊』單元,以在地生活台北小市民的身分,觀察台北城市建築風貌,並嘗試以台北特色建築分布的地圖展現方式進行集體研究。 先請學生以「個人」生活經驗及觀察發表並描繪特色建築,再用「分組」及「團隊」模式進行發展城市地圖,將過往生活點滴的累積及對夢想城市的嚮往,佐以畫面中人物活動的創意調...
本次教學的年段是一年級雙語美勞,採用的是安妮新聞第十五期,p4,〈內外並行 – 探索自己的天賦〉這篇做為教學主題。由於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仍再努力學習的階段,本次教學是透過老師引導閱讀,整理安妮新聞報紙上美麗的插圖與重要內容的方式,讓孩子認識自我探索與認識自己的概念,並將新聞中提到「已知」與「未知」的你這個有趣的議題帶進美勞作品中。
課程設計以安妮新聞第14期為主要素材,引導學生對於服裝穿搭與設計能有更完整且多元的認識,並藉著第11頁的延伸影音介紹的例子讓學生在討論中更加增強對自我的肯定,對即將邁向中學青春期的學生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幫助。
《頭頂上的時尚之奇幻旅行》 、《我的夢想 ,我可以!》
從《安妮新聞》,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構成,提升讀報與各領域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我們期盼師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更貼近世界,從中汲取適切的養分豐厚學習與生命感受。我們也試著透過安妮新聞美感閱讀文本搭接本領域以及課室裡的進行式,串連藝術美感的體驗和探索,讓孩子可以很自然的用其獨特與...
帶領學生閱讀十一到十五期的安妮新聞,由全班學生票選出最有興趣的部分,深入介紹或探討不同主題的內容。
配合五下康軒版第四單元-奇幻空間,全班共讀安妮新聞第13期封面,討論這座城市裡面有哪些元素及建設,再對一座城市進行想像,分組進行迷宮闖關,討論迷宮中的細節設計運用了那些巧思,再共讀報紙的其他單元,了解各種城市設計的樣態,思考如果讓你來建設一座想像中城市,你會如何設計呢?最後配合P9打造自己的理想城市單元,一步步規劃自己想要設計的城市風景。
設計此課程活動的背景源自於畢業季,以及跟學生們的日常閒聊。有孩子說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有孩子說她非常喜歡black pink,也有孩子沒有明說,但看的出來他熱衷的事物是什麼?又或者,習慣安靜處在一個人世界的孩子,可以用什麼方法讓他說說看自己喜歡什麼? 因此,我選擇了安妮新聞第15期,內容涵蓋職人生活、探索自己的天賦,以及最令人感興趣的夢想公寓。這次的課程以圖像投射的方向切入,讓孩子從圖像中,找到...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VOL13【螞蟻神秘的地下城】和輔以【螞蟻明星】的影片,引導學生探索螞蟻的生活習性和螞蟻窩結構。藉由觀察和閱讀,學生進一步與同學互相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螞蟻窩設計構思,並且透過繪畫表達對螞蟻世界的理解和想像。創作過程中,學生將使用紙張的折、揉、撕、貼和蠟筆平塗技巧,表現出土壤質感,並且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真實照片和安妮新聞的參考資料,進一步為畫作添加細節。最後,學生將分享自己的螞蟻窩創作,...
本課程以「最???五套穿搭」為主題,讓學生剪貼報紙上的圖案,設計天馬行空的穿搭主題。指導學生搭配報紙現有的服裝配件設計主題,也可自己設計配件及服裝,讓學生設計搭配的風格,並敘述此服裝搭配的場合以及自己創作的想法。課程延伸設計利用AI潮流,使用國語日報的112年5月23日語文版圖像創作設計,掌握故事四要素,讓AI成為創作書僮,描寫三個角色和居住地點的敘述,為角色的外型、個性、特色,塑造更完整的形象,...
透過閱讀圖文並茂的安妮新聞報,引發孩子求知動機,從報紙中找出一個想探究的主題,進而進行數位探究活動,完成KWL表單。K即Know,顧名思義,孩子學習一種新知識或概念前,鼓勵他們先思考和寫下他們對這種知識或這個概念有什麼已認識;然後,請孩子們寫下他們在這個課題下,想學甚麼新的知識,即W,Want;學習結束後,可以請孩子們自我檢視最終學會了什麼知識,即L,Learn。 教師期望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自主學...
利用安妮新聞VOL12主題,結合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單元素描與速寫技巧,以及自然與科技領域的簡單機械單元,藉由跨領域教學活動期許讓學生經歷結合美感與科技的學習體驗。
「最難得的是相遇,而生命,帶我走向了你。」本次活動適逢六年級學生畢業前夕,孩子們即將離開國小前往新的人生階段,配合第15期內容,以「人生X夢想」為主題進行設計。課程內容以教師的生命歷程出發,分享教師求學經歷以及探索興趣、設定人生目標的過程,引發孩子學習動機,透過簡報重新安排教學順序藉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帶領孩子踏上探索自己的學習之旅,活動焦點以「周哈里窗」、「探索天賦」為第一階段,接續進行「設...
在期末,即將結束五年級時。以冬季特刊(節慶特刊)中的〖天天紀念日〗版面為例,回想自己的五年級生活,輔以聯絡簿中的小日記,訂定一天做為自己的專屬紀念日,並為這一天畫一張插圖。插圖中的人物以自己為主角,參考第14期的服裝設計,為紀念日設計一套專屬的服裝,進行代表這一天的活動
以學校生活為主軸,帶領學生以記者的角度來發現校園中看似平凡卻藏有深意的事物。運用安妮新聞中的職業訪問為起點(vol15工作人的心聲),讓學生思考在校園中不同職業的工作,找出最特殊的職業,運用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並同理,最後用文字和漫畫的方式製作出一份特殊的報紙,藉由學生製作的報紙,讓全校師生對於此職業更加了解。
從人物比例繪製談起,我們研究了大人和小孩的頭身比例差距、速寫了同學的暫停姿態。而後我們談到十年後的自己,那個可能進行中的動態凝結塑像,我們腦中的那個正在做什麼的自己逐漸成形。透過安妮新聞第15期的閱讀,引發一連串自我探尋的旅程,讓六年級即將進入青少年的老兒童們,透過從平面繪製到立體塑像製作,從無到有建構未來的我,讓自己成為那個閃耀的人吧!
現在教育場域「 生生有平板」政策,運用 ipad 內建軟體,讓學生在前導活動 ➔ 作品欣賞 ➔ 數位閱讀後,可以用一手一板,如同安妮新聞聆聽特刊音樂家專欄的 P AZZLEMAN一樣徜徉在finger drumming,配合美感教育,學生同時也在 finger printing,在課程裡體會不同形式的美之後,也產出美給予這個世界。
實施對象 學制:國小 課程講師:苗栗縣立西湖國中 鍾宜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