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生活家  五種美感實踐

從人物的生活經驗出發,看他們從生活觀察中醞釀出各自對美感生活的核心精神與展現形式之間的關係,除了實踐歷程外,更希望藉由影像與故事提出更深層的思考,期待透過人物所追求的美感形式與實踐方式中所呈現的,美感與當代生活、歷史文化、風土自然、社會現象之間更深層的關係,啟發觀者回頭關注自身。


精準的美感以及其所創造的

清水工坊廖明彬X大尺建築黃惠美建築師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建築,建築對都市景觀與城市紋理都有極重要的影響,建築的形式、建築材料都反映當時社會的價值觀以及對美的詮釋。清水工坊廖明彬,將清水混凝土材質中純粹的特質當成一門學問鑽研,研究、實驗探索清水材質的可能性,相信一體成形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能透過不同工法賦予更多質感的展現。黃惠美建築師則透過自身在台北老街廓的成長記憶,以當代的眼光,將一處不起眼的四層樓公寓建築,透過比例、顏色、空間的重新詮釋,試圖與周遭民居違章文化產生對話關係,除了延續台北城中的歷史記憶外,更引發公眾思辨建築在城市發展史中的文化意義。影片呈現他們以現代建築語彙重新呈現,實驗與探索的過程中所誕生的美感觀點。

YouTube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


子供教育專屬的美感空間

江口設計工作室-江口健太郎

孩子喜歡徜徉在大自然中感受光線、微風和雨水,飛鳥劃過天際,讓小手小腳急切地揮舞,江口健太郎希望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於是開始研究、設計玩具,用Mobile Bird將自然氛圍引入居家。同時身為蒙特梭利教育研究者的江口先生,認為教育環境中的美感,最重要的是觀察、設計出適合幼兒成長與學習需求的空間與傢俱,因此目前致力於將自身的美感經驗注入幼兒教育環境中,他設計符合孩子成長條件的兒童傢俱與空間,使孩子自由穿梭並專注學習新的事物,極簡的設計則是期待孩子們關注生活中所有微小美好的事物,成為他們美感的養分。

YouTube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


探索傳統美學的當代語彙

柒木設計-林宜賢、葉庭瑋

柒木設計對傳統的美學形式情有獨鍾,認為現今生活形態與美學觀的改變使傳統家居生活的器物漸漸被時代遺忘,於是希望能將傳統的美學元素提取出來,以新的媒材與更符合現代居家生活使用的設計為出發。設計師林宜賢和葉庭瑋一位擅長觀察生活中美感細節,一位則對媒材與結構具有理性的實驗與研究特質,他們研究結構、工法,透過改變傳統家居器具中的比例、質感、顏色…等,設計出適合現代生活的家居用品。他們認為人們會因為「一個美感角落」的改變開始重新思考居家道具陳設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一個角落的改變開始動手整理,期待人們從一個美感角落延伸到對整體居家環境以及生活美感的重視。

YouTube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


理性與感性的完美平衡

霧室設計-黃瑞怡、彭禹瑞

霧室設計的兩位設計師,黃瑞怡善長觀察生活中的細膩感受,彭禹瑞則以理性、實驗的科學精神去完成,主要以書籍設計為媒介的霧室,對於紙的質感表現有長時間的研究與瞭解,認為每一種紙都有適合它的表現手法,他們針對不同的書籍內容透過設計、紙材、印刷技術的新詮釋,引導讀者進入文學情境。每一個設計企劃首先從書籍文本的感性理解,抽取出設計元素後挑選最適合的紙材與印刷方式呈現。他們以實際的「手作」來取得靈感啓發,時常透過心與手相連的製作過程中獲得啓發,透過一本具有手感體驗的書,紙本設計精準展現出抽象的五感體驗,引導讀者進入書籍文本主體情境,也探索出設計與紙媒材結合後帶給人的抽象感知與新的美感體驗。

YouTube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


你即是風景

陳季敏

服裝本身會透露出個人喜好、人格特質,同時也會反應一個時代的價值觀,甚至成為當代政治、文化的象徵性意義。高鐵制服是陳季敏2006年與高鐵合作的作品,為何十三年前的設計概念以現代觀點看仍舊是將企業制服的美學帶到另一境地的設計,高鐵為台灣重要的公共運輸,其制服的美感對大眾的美學觀有重要的影響力,而高鐵制服也隱藏了陳季敏慾想透過設計對大眾溝通的訊息,她認為公共運輸產業的制服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因此她從設計之初便追求材質質感與細部做工,讓員工穿上制服那刻,立即感受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進而自我要求,而大眾看到服裝的質感與員工自我要求的態度時,便會反觀自身,形成相互尊重且良善的互動關係。

YouTube影片連結(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