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王俊傑老師個人照


王俊傑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 曾任關渡美術館館長
  • 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近年來引發全民關注參與的大型活動如「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式」、「臺灣燈會」、「臺中花卉博覽會」、「白晝之夜」等,其中大量結合藝術與新媒體科技的執行內容,除了讓人在感官上經歷了完全不同以往的體驗外,也確認了數位時代下,藝術與生活的全新文化定位:創新、藝術、科技與跨領域整合,它幾乎代表了新世代的溝通語言。而上述狀態的進行式,正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所培育種子參與其中並引領建構的重要價值。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中的表驗紀錄照片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活動紀錄照片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宣傳海報以粉紅與黑作為基調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海報

 

早在1992年,北藝大便成立了全臺第一個以藝術結合科技研究整合的「科技藝術研究中心」,其後於2000年創立全臺首創的「科技藝術研究所」,2010年招收大學部學生並改制為「新媒體藝術學系」(以下簡稱「新媒系」),學系定位發展方向及特色為「具高藝術性與創造力的領域指標」、「強調技術能力與創作思考的平衡」、「結合科技應用的獨特創意表現」、「發展跨領域與未來藝術的新可能」等項。多年來,畢業學生的專業成就已具體展現並引領臺灣科技藝術各個領域的連動發展。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前期工作坊,觀眾們聚集在游泳池
2019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前期工作坊

 

「新媒體藝術」做為時代的新藝術領域,其專業訓練及養成,亦不同於傳統的藝術類型,具國際知名度藝術家與專業理工背景學者的混合師資群,為新媒系的一大特色;依當代藝術趨勢而設計的三個學習領域:「新媒體影像」、「新媒體科技」與「新媒體跨域」,除了基礎的視覺藝術與技術訓練外(如當代藝術史、數位影像設計、設計構成、程式設計等),另著重在具前瞻性與具特色的相關課程,如「錄像藝術」、「未來電影」、「聲音藝術」、「互動3D程式設計」、「穿戴科技裝置」……等,構成了兼具多元啟發與專業導向的學習內容,期待培育具有紮實技術整合能力與高美學判斷及創造力的學生,畢業後無論從事純藝術創作,或投入與藝術設計相關工作,都能發揮最高創意觀念與實務表現。

新媒系的培育特色極為強調自主性的實驗思考與跨領域實踐,特別表現在非常規的學習設計上,如施行多年的跨校聯合工作營「輕量級」,這是一個連續三週極高強度的訓練(目前聯結的三校為北藝大新媒系、實踐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工作營必須離開校園並與其他學校混合編組,以達到跨域多元學習與解決問題的創作過程,歷年成果都極為精彩優秀。其次,自2016年起由新媒系策辦的「關渡光藝術節」,屢屢造成關注話題;例如2019年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以學校游泳館為展演場域,除了與舞蹈系共同合作,透過前期視覺與身體的工作坊,讓不同領域的學生相互理解與學習,再分組參與不同類型藝術家的創作,達到課程與展演實務的連結,最後以專業的跨領域作品公開呈現,打破現有課程制度的限制,以收高規格的整合學習成效。整體而言,「新媒體藝術」代表了這個時代的藝術語言,而新媒體藝術系的培養過程,則可被視為高等藝術教育的跨領域總成。

2020輕量級跨校工作營《塔》於空總舉行,老師們在空總觀看機械裝置。
2020輕量級跨校工作營《塔》
2020輕量級跨校工作營《塔》讓觀眾們聚集在樓梯間觀賞作品
2020輕量級跨校工作營

北藝大新媒系每一個年級都有重要的主軸創作專題課程。特別著重由低年級開始的基礎技術與美學建構,課程由三位老師共同帶領,從「基礎設計」到「跨域整合」,由個人創作到團隊合作,透過不同媒材介面與議題,強調創作過程的發想、概念、技術與最後的作品完成度。


北藝大新媒系創作專題課在黑夜中發表光電相關作品。
北藝大新媒系創作專題課(1)
北藝大新媒系創作專題課學生發表自己的作品。
北藝大新媒系創作專題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