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蘇俐洙老師個人照


蘇俐洙

教育部遴選108年環境教育大使成員,代表參加泰國曼谷世界環境教育大會(Worl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gress, WEEC),向議場各國環境教育工作者介紹臺灣環境教育成果。新竹市教師會評選109年新竹市高中職組super教師,環保署評選為第七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優等獎。現為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教師。


 

在綠叢裡,擔任志工的人解說,旁邊的人觀摩,並一起進行環境清潔與維護

  • 每週六日擔任志工的學長解說,學弟觀摩(培訓),並一起進行環境清潔與維護

 

108課綱實施後,最值得注目的就是「學習歷程檔案」,它的內容包含了三個項目:修課記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知道,目標放在「學測」的同學,升上高三會難以兼顧「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成果的產出。更何況如果是鎖定「繁星」與「指考」的學生,從高一開始,更是不需要在意學習歷程檔案。因此「學習歷程檔案」當中,要如何在多元表現這一項呈現出「自主學習」的成果,是教育現場的一大挑戰。然而教師如何在108課綱中的彈性學習18小時(自主學習)所預期達到的多元表現引導學生呈現方向,事實上也可以從大學招生委員會的資料中獲得參考,大學端仍傾向於選擇與自身科系相關的多元表現,例如:理工科系可能偏好科展得獎紀錄、語文科系偏好全國高中生讀書心得比賽名次或是中英文檢定。

從功利的升學主義來看,自主學習的多元性顯得狹隘,但新社高中校長說過:「教改要縮短的是,老師與『願意』的距離。」教師是108課綱教育改革的第一線執行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多元的自主學習也是教師專業的展現。接下來就先聚焦「自主學習」的討論。以下先就本校一年半來,學生與老師所面對的困境,與校方採取的應對措施進行討論:

兩位志工帶著小朋友與家長一同做解說導覽

  • 學長與學弟進行解說志工活動

 

學生方面

➡剛升上高一的學生,對「自主學習」尚無概念,尤其剛剛從家長方面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機會,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時間,多以遊玩手機、聊天、看小說等娛樂方式打發時間。直至學期末感受到繳交學習歷程檔案成果的壓力時,才開始努力翻箱倒櫃尋找自己一整年中還算「有價值」的成果,並開始恐慌了起來。

➡有些學生希望可以在自主學習時間能有空間進行各項實驗,但實驗室基於安全考量,無法在沒有指導老師的狀況下開放。音樂、美術、體育、家政等藝能科,也有類似問題。

黑色上衣男子帶著藍色口罩拿著麥克風推廣自主學習課程

  • 新生訓練時讓108學年度的同學上台宣傳自主學習課程並招募新生

 

老師方面

➡由於課程變動幅度加劇,校方保守起見,在108學年度多以代理、兼課教師來開設多元選修課程(有學分且必修),至於自主學習(18小時非必修)則限於開課教師人力不足,所以直接落在導師的責任範圍。自主學習這門課形成「課程內容」與「負責授課的老師」不同人的狀況。老師們仍保有舊課綱的兩個年級課程,沒有心力為新課綱的高一生設計多元課程,卻又得為他們的多元課程負責,形成不小壓力。

➡舊課綱制度,尚有兩個年級在教室上課,教室無法釋出成為自主學習的場域。各種專業教室也因為在使用上,必須要有老師在場的限制。新舊課綱的交接期間,教室及教師數量皆無法足額兼顧。

老師與志工學生參與食物森林中的記者會

  • 參加環保局在食物森林舉辦的記者會,並接受記者簡短的採訪

 

校方應對方式

➡為109學年度高一學生由學校規劃了4周一期的基礎培力課程,課程包含:自然科學研究法、社會科學研究法、圖書館利用、資料處理。

➡學校安排課程諮詢教師,到高一各班宣導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多元選修、彈性學習的運作方式,以及對升學的影響,讓學生理解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109學年度設立了自主學習業務的協行教師,協助各班導師規畫培力課程。並以四個班級的導師組成一個共備課程單位,共同準備相關的四個培力課程主題。

➡編列經費成立自主學習平台,讓開設自主學習課程的老師與修課學生有一方便及時的溝通管道。

➡109學年度下學期,由於與108學年度相較,必修課程時數減少,教師人力較為充裕,教務處開始鼓勵各科教師規劃開設4周一期(共兩期)的自主學習選修課程給高一同學下學期選修。

兩位志工帶著小朋友與家長一同做解說導覽

  • 學長與學弟進行解說志工活動

 

在108課綱實行之前,我時常在常規課程中融入環境議題,並爭取經費辦理各式戶外體驗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環境教育的技能與態度。這些經年累月設計修正的教材,原本只能在寒暑假期間與平常例假日進行,剛好成為自主學習微課程的養分與靈感。

於108學年度撰寫「環境教育與GIS地理實察活動」開課計畫書,請學務處讓同學自由登記,招募了20位學生,順利在自主學習時段開課(學生以公假方式抽離原班教室到課)。

下一個學期,適逢新竹市環保局想要培訓位在動物園的食物森林環境教育場域的駐點解說員,以此結合我的微課程內容,將學生的志工服務學習與環境教育自主學習微課程兩者結合。持續培訓解說員進行環保局食物森林的環境教育,並提升學生從事志工服務學習的學術性層次,而非只是勞力打掃等工作。

在此要真的感謝學務主任范主任的鼎力支持,如果沒有行政上的know how提點,我就無法順利開課成功,並一路堅持到第二年(希望有第三年)。

步驟1 ➡ 嘗試尋找有共鳴的學生:利用新生報到日、暑期開學前的新生訓練時間,讓108課綱的學長們,親自上台,在全高一新生面前,宣傳志工培訓的自主學習課程內涵與課程特色。

步驟2 ➡ 在新生訓練的兩天當中,邀請有意願登記參加的高一新生,在開學前的周末,跟學長們一起到志工服務場域初體驗,讓同學更加實際的體驗自主學習的樣貌。

步驟3 ➡ 學校行事曆確定後,根據學務處的綜合活動行事曆,協助修課學生完成16堂自主學習計畫書,並交給圖書館審核備份,自製點名單(學生以公假方式抽離原班教室到課)。

步驟4 ➡ 申請一間專科教室,為iNaturalist自願式參與的公民科學網站、校園生態環境教育解說QR code教學、問卷統計與分析(量化研究)課程準備。

步驟5 ➡ 與生物科、環保局、生物生態專家、逢甲大學GIS講師,以及各個文史工作室、社區發展協會、梧桐基金會等合作,開發各式地理實察與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的自主學習更加多元。

步驟6 ➡ 把舞台讓給學生,透過學長們帶隊解說,一對一帶領學弟的學習模式。建立團隊感情,維持自主學習團隊的熱情,並傳承這一門志工服務與自主學習課程。

步驟7 ➡ 舉辦各式培訓課程,解說員解說技巧課程:高峰植物園、北埔大分林山賞油桐花、南庄老街與蓬萊溪護魚步道、八卦力部落及觀賞螢火蟲等等,讓同學聆聽解說並觀摩專業解說員的樣態。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修課同學一起討論找答案,也藉此拉近師生的關係,慢慢建立團隊感情。

步驟8 ➡ 透過鼓勵學員參加各式競賽與活動,例如:地理實察創意地圖、新竹市環保局的食物森林小小記者會、環境知識擂台賽等等。維持同學對志工活動與自主學習課程的興趣。

步驟9 ➡ 調整心態與步調,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自發性與態度,每個同學有自己的步調與時間規劃。老師應該設定自己是陪伴者,不要給自己進度壓力,也就不會給學生壓力,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有華麗的「成果」,每周撰寫的「歷程」心得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一環。